第一章:搬入老楼
七月流火,城市像个巨大的蒸笼,闷热得让人根本喘不过气来。
我拖着行李箱站在“福安小区”3号楼下,抬头望着这栋建于八十年代的老建筑。
外墙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窗户大多是那种老式的铁框玻璃,有几户甚至还用报纸糊着缝隙。楼顶的边缘生长着几丛顽强的杂草,在那偶尔传来的微风中轻轻晃动。
“一个月八百,这价格在城里也就只能租这种地方了。”中介小张擦了擦汗,掏出钥匙打开单元门,生锈的合页发出刺耳的尖叫。
楼道里阴暗潮湿,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的水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味道——陈年霉味、饭菜馊味和线香味奇怪地混合在一起。
“这楼老人多,都爱烧香拜佛,习惯就好。”小张边领我走上老旧的水泥楼梯边跟我解释道,“您租的403以前住着个老太太,上个月刚过世,子女着急出租,所以价格便宜。”
我点点头,没说什么。刚毕业的文学硕士,没什么家底,能找到这样离市区不算太远的独立一居室已经不错了。虽然老了点,旧了点,但总算有了个自己的空间,可以安心写作。
403室的防盗门是暗绿色的,上面贴着一张不知有多少年头褪了色的倒“福”,边角已经卷起。小张费了些劲才终于打开了门锁。
房间比我想象的要宽敞些,一室一厅的结构,老式的拼花地板,虽然磨损严重,但擦干净后应该还行。家具都是上世纪款式,实木的,沉甸甸地立在原地,仿佛从搬进来以后就从未移动过。
最让我满意的是那个阳台,朝南,虽然护栏已经锈迹斑斑,但采光很好,视野也不错,站在那儿可以看到小区全貌和远处的新建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就这里吧。”我当场拍板,付了定金。
送走中介后,我就开始打扫卫生。柜子里还留着前房主的一些物品——半捆卫生香,一盒火柴,几本佛经,还有一本老相册。我犹豫了一下,没扔,把它们整理好放在了角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是我老家的规矩。
收拾完毕已是傍晚,我下楼去买点日用品。小区里果然多是老年人,三五成群坐在树下乘凉,摇着蒲扇,用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我这个新面孔。
门口小卖部的大爷听说我住在403,表情微妙地变了变。
“那屋的李老太太是个好人啊,就是走得突然。”他边给我拿牙膏边说,“明天就是中元节了,她家子女应该会回来烧纸吧。”
我这才想起已经是农历七月十四,明天就是鬼节。在家乡,这是个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会祭祖烧纸,为亡魂引路。
回到房间,天色已暗。我泡了碗面坐在客厅正吃着,忽然听到楼道里有脚步声,感觉停在了我的门口。我走到门前,从猫眼看出去,却空无一人。
老楼隔音差,大概是邻居爬楼吧,我没多想。
深夜,我正在整理书稿,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线香味,像是从门缝里飘进来的。看了看时间,已是午夜十二点,谁这么晚还烧香?
窗外,一轮近乎圆满的月亮高悬空中,泛着淡淡的红光。
是的,中元节要到了。
第二章:邻里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