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林知夏第一次踏进“拾光书屋”时,雨丝正斜斜地织在青石板路上,把巷口那盏褪色的木质招牌浸成了深褐色。她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宋词选》,裤脚沾了泥点,狼狈地站在玻璃门前,看着门上贴着的泛黄纸条——“营业至日暮,雨天不打烊”。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旧纸张、檀香和潮湿空气的味道扑面而来。屋里没有开灯,仅靠临街的两扇玻璃窗透进微光,光柱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书架从地面堆到天花板,塞满了封面磨损的书籍,连墙角的旧沙发上都摞着半人高的书堆,只留下一小块能坐下的地方。

“请问……有人吗?”林知夏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惊飞了窗台上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麻雀。

里间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接着,一个穿着藏青色对襟衫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他头发花白,梳得整齐,鼻梁上架着一副银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像浸在温水里的墨珠,温和却有力量。老人手里端着一盏铜制的台灯,灯座上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样,灯泡是暖黄色的,在昏暗的屋里晕开一圈柔和的光。

“小姑娘,避雨的?”老人把台灯放在门口的矮柜上,灯光刚好照亮林知夏沾了雨的鞋面,“先坐会儿吧,雨停了再走。”

林知夏有些不好意思,把怀里的书抱得更紧了些:“我……我是想找一本旧书,《城南旧事》,要1983年版的。”她是中文系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做的是“八十年代儿童文学的叙事风格”,找这本初版书找了快半个月,图书馆没有,网上的二手书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品相太差。

老人闻言,眼睛亮了亮,转身走向最里面的一排书架:“1983年的《城南旧事》……好像在第三层,你等我找找。”他踮起脚,手指在书架上轻轻拂过,动作缓慢却精准,像是在抚摸老朋友的脸颊。

林知夏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矮柜上的台灯上。那盏灯的灯杆有些弯曲,像是被岁月压过的脊梁,灯座上的铜锈斑驳,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温润。她注意到灯座侧面刻着一行小字,凑近了才看清——“赠明川,1957年冬”。

“找到了。”老人抱着一本蓝色封面的书走过来,书页边缘有些卷边,封面上的小姑娘头像却依旧清晰。他把书递给林知夏,又指了指台灯,“这灯跟这本书差不多大岁数,都是老物件了。”

林知夏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书的扉页上有一行娟秀的钢笔字:“愿你永远记得北平的秋天,记得骆驼队走过胡同的声音。”字迹已经褪色,却依旧能看出书写时的温柔。

“这本书……”林知夏抬头,想问这本书的来历,却见老人已经坐在了她对面的藤椅上,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

“这是我爱人年轻时的书。”老人呷了口茶,目光落在台灯上,声音轻得像落在纸上的羽毛,“她叫苏明川,是个老师,最喜欢《城南旧事》。1957年冬天,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她买了这盏台灯,她抱着灯哭了半宿,说以后备课再也不用摸黑了。”

林知夏捧着书,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像是在为老人的故事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