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剩下六人也陆续离开,屏幕最终只剩下她自己。她对着空荡的直播间继续念话术,声音越变越小,到最后连自己都听不清。凌晨一点十五分,她拿起粉扑想补妆,手一滑,粉扑“啪”地掉在地上。

米色粉扑沾着没洗净的粉底。她弯腰去捡,腰间突然传来针扎般的刺痛。她跌坐在地,看着散落桌角的化妆品:用秃的眉笔、掉漆的口红管、印着指痕的腮红盘——这些东西,她曾如获至宝,现在却格外刺眼。

眼泪无声地掉下来,一颗接一颗砸在地板,晕开小小湿痕。她想起这三个星期:每天只睡四小时,吃外卖吃到想吐,为学一个微笑对着镜子练上百遍…到头来,只换来一句“模仿得真差”。她到底在干什么?为那点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值得吗?

第二天中午,陈佳佳找来时,小满还窝在沙发里。出租屋窗户紧闭,空气中飘着外卖盒的味道。化妆品在桌上堆成小山,小满眼睛肿如核桃,头发乱似鸡窝。

“你这是搞直播还是搞遗体告别啊?”佳佳把塑料袋往桌上一放,可乐罐哐当一响。她弯腰捡起外卖盒扔进垃圾桶,然后推开窗。冷风灌入,小满打了个哆嗦。

“我昨天直播……”小满刚一开口,嗓音沙哑如砂纸。

“我知道,我看了。”佳佳拧开可乐递给她,“那个说你模仿差的,我帮你骂回去了,虽然她已拉黑了我。”

小满喝了一口,冰镇液体缓解了喉咙的疼。“为什么啊,佳佳,”她眼里又泛起水光,“我明明全照悦的来,妆画得一样,话说得一样,为什么就是没人看?”

佳佳翻了个白眼,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小满大学时用的,封面上马克笔写着“小满的阅读手账”,边角磨损,里面还夹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

“你忘了这个了?”佳佳把笔记本扔给她,“大三那年我考研,《教育学原理》厚得像砖,背三遍都记不住,是谁熬夜帮我整理笔记?把每章重点做成思维导图,易错点用红笔标出,连课后题答案都帮我总结好。”

小满接过本子,指尖拂过页边折痕。里面字迹工整,不同颜色笔标注“重点”“疑问”“案例”。在“建构主义理论”那页,她画了张大思维导图,中心写“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分三支:“学生是主体”“情境很重要”“互动是关键”,每个分支下都写着具体例子,比如“教小孩英语不如让他看动画片”。

“那时你跟我讲这些,讲了整整两小时,眼睛都在发光。”佳佳坐在她旁边,拿起一片银杏叶,“你说‘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比什么都有意思’——这话现在怎么不说了?”

小满盯着思维导图,突然想起大三那个下午。她在图书馆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到“阅读是主动的,是带着问题去对话”时,激动得差点拍桌。她立刻拿出本子,把“分析阅读四步法”拆成“找主题-划重点-提问题-做总结”,旁边写:“明天教佳佳试试。”那时她做笔记不为给谁看,也不为赚钱,只是单纯觉得把一本书读明白、理清楚,特别爽。

可毕业后,她把这些全忘了。她只顾跟着别人跑,以为模仿得像就能成功,却忘了自己最擅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