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是钱的事。”陈默顿了顿,“是想跟您借样东西。”

“借啥?我这儿除了些瓶瓶罐罐,还有啥你能看上的?”

“您书房多宝阁最下面一层,靠右边那个,用锦盒装着的……”陈默缓缓说道,“……那个‘鸡缸杯’。”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

然后声音猛地拔高,带着难以置信:“啥?!你小子!你知不知道那是我……”

“知道,”陈默打断他,“仿明成化的,釉彩、胎质、画工都几乎乱真,是您老早年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当年在海外小拍上差点把真品的价都给冲了。”

“知道你还借?!那是我压箱底的玩意儿!摔了碰了咋整?”

“摔不了。”陈默语气很笃定,“就拿去镇镇场子,给您老扬扬名。顺便……让某些人开开眼,什么叫真东西。”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像是在激烈思想斗争。

过了好一会儿,刘叔才咬牙切齿地:“……小兔崽子!你就坑我吧!什么时候要?”

“大赛决赛那天。”

“……行!我亲自给你送过去!我告诉你陈默,要是有一丁点闪失,我把我那摊瓶瓶罐罐全砸你店里!”

“谢谢刘叔。”

陈默挂了电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道具,也快齐了。

他最后又看了一眼那个被固定好的缂丝杯垫。

然后关掉台灯,店里彻底暗了下来。

只有电脑屏幕的光,隐隐约约映着他半张脸,看不清表情。

好戏,才刚刚开场。

接下来几天,非遗街跟过了阵邪风似的。

张鹏那“国潮新生代”大赛的广告铺天盖地,海报贴得到处都是,红底黄字,土嗨土嗨的,跟古街那股子沉静气质格格不入。

张鹏本人更是嘚瑟得不行,天天带着团队在街上晃悠,直播采访各个铺子的老师傅,其实就是为了蹭流量,显得自己多懂行似的。老师们傅们大多老实巴交,对着镜头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说不了几句就被张鹏打断,然后他自己对着镜头一顿瞎掰扯,什么“匠心精神”啊,“传统文化新表达”啊,词儿一套一套的,其实狗屁不通。

他也没忘了陈默,每次路过“默然杂货铺”,都要故意提高嗓门,对着直播间喊:“家人们看看!这就是固步自封的下场!跟不上时代,就只能当破烂王!”他那些粉丝也跟着在弹幕里起哄,各种难听话都有。

陈默呢?

店门开着,但他大多数时候都猫在后头那张工具桌前,埋头修复那件缂丝杯垫。外头的喧闹,张鹏的挑衅,他好像完全没听见。

有街坊看不过去,偷偷跑来跟他说:“小陈,你就由着他这么蹦跶?太欺负人了!”

陈默只是抬头笑笑,手里活不停:“没事,王婶,让他蹦跶。蹦得越高,摔得越狠。”

王婶看他那淡定样,叹口气走了,心里嘀咕:这小陈,到底是真能忍,还是吓傻了?

这几天,陈默也没闲着。

那个“李哥”又发来过几次邮件,补充了一些更劲爆的材料,包括张鹏公司几个关联账户的异常流水,甚至还有一段模糊的录音,像是张鹏在跟谁吹牛,提到了“做账”、“搞定上面”之类的话。

陈默把这些东西仔细整理好,存进了不同的U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