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摇摇头:“妈,你已经给我最好的生活了,因为你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陪着我。”
林晚看着女儿的眼睛,突然觉得,自己这几年的苦,都不算什么。她失去了财富,失去了曾经的地位,但她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女儿的懂事,陌生人的温暖,还有重新找回的自己。
深秋的风又吹过菜市场,林晚现在不用再捡菜叶了。她会在收摊后,去王婶的豆腐摊买块豆腐,再去水果摊买几个苹果,然后提着菜篮子,慢慢走回家。路上遇到熟悉的邻居,她会笑着打招呼,邻居也会跟她聊几句家常。
有时候她会想起以前的日子,想起那些灯火辉煌的夜晚,想起那些穿着西装谈生意的时光。但她不会再难过,也不会再遗憾。因为她知道,人生就像一条路,有平坦的时候,也有坎坷的时候,重要的是,在坎坷的时候,不要放弃,要一步一步,慢慢走下去。
现在的她,虽然不再是千万富婆,只是一个在菜市场摆摊的普通女人,但她的心里,却比以前更充实,更平静。她明白了,真正的富裕,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在平凡日子里找到幸福的能力。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林晚的身上,她提着菜篮子,脚步坚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她知道,只要她不放弃,只要她和女儿在一起,就一定能走好每一步,迎来属于她们的春暖花开。
东山再起:绣线里的重生
林晚的刺绣小摊前围了三个人,深秋的阳光斜斜切过菜市场的帆布棚,把她们的影子叠在沾着菜叶的水泥地上。穿驼色大衣的女人捏着绣着玉兰花的帆布包,指尖反复摩挲针脚:“阿姨,这个能定制吗?我想绣我女儿的名字在里面。”
林晚赶紧放下手里穿线的针,指尖还沾着一点绛红色的丝线:“能!您说要什么字体,我这儿有样本。”她从铁盒里翻出几张折得整齐的纸片,上面是她练了半年的楷体和隶书——以前签合同写惯了潦草的连笔字,现在为了绣字,每天晚上在灯下描红,中指第二节磨出了淡青色的茧。
女人选了隶书,又订了两个绣着山茶的杯垫,付了五十块定金,临走时说:“我在国外的朋友也喜欢这种手工的东西,要是好,我帮你多问问。”
林晚看着女人的背影,手心里的定金还带着体温。这是她摆摊三个月来,第一个定制订单,也是第一次有人提“国外朋友”。她想起三年前自己坐在国贸的会议室里,对着投影仪上的外贸订单,笔一挥就是几十万的交易额,如今却要靠一针一线赚五十块定金。但她没觉得委屈,反而心里发暖——这是她靠自己的手艺,实实在在抓住的机会。
一、微光:老客户的电话
订单的后续比林晚想的顺利。她用了三天时间绣完帆布包和杯垫,女人来取货时眼睛亮了:“比我想的还好看!”当场又订了十个小钱包,说要寄给国外的朋友。
过了一周,林晚正在给苏晓缝校服上掉的扣子,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出的名字让她手一抖,针差点扎进指尖——“森田健一”,那个三年前中断合作、让她第一批货滞港的日本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