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中飘来只言片语,是那妇人抬高了点声音,一个词清晰地钻进沈渝耳朵:“……未婚妻……责任……”

她脚步一顿,立刻加快速度,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那片海滩。

回到曼谷的宿舍,她心有余悸地和普莉娅描述惊魂一日,尤其提到了那个奇怪的男人。

普莉娅一听“白色西装”“袖口家徽”“未婚妻”几个关键词,瞬间瞪圆眼睛,捂住嘴:“天哪!你碰到帕昆家的纳隆少爷了!就是他!我表姐家就是想高攀他们家才搞出这么大阵仗婚礼!他那个未婚妻是家里定的,吵了好几年了……他居然跟你说话了?还给你解酒药?”

沈渝愣住,原来那个“帕昆家”真的是他。

“他人很好?”普莉娅眨着眼,若有所思,“不过,跟他沾上边可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家……水太深了。”

3 意料之外的再遇

沈渝把那份短暂的交集抛在脑后,告诫自己那只是交换生生涯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她重新投入紧张忙碌的学习和适应中,逛夜市,跑寺庙做课题,和语言班的各国同学厮混,渐渐能把泰语说得更溜。

音乐节那晚的相遇,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漾开一圈又一圈无法平息的涟漪。他怎么会出现在那里?又那么巧地扶住了她?那句带着笑意的“又见面了,能喝椰子酒的中国女孩”,在她脑海里循环播放了无数遍。

之后几天,她都有些心神不宁。上课时会走神,吃着食堂寡淡的饭菜,会莫名想起婚礼上他那杯呛死人的椰子酒和后来那包解辣的酸梅。

然后,在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一个陌生的泰国号码。

「你好,我是纳隆。希望没有打扰到你。普莉娅给了我你的号码。」(泰语)

沈渝的心跳漏了一拍,几乎是手忙脚乱地回复:「你好,纳隆先生。没有打扰。」(泰语)

对话就此开始。他请教中文的借口蹩脚却有效。从“你好”“谢谢”开始,到“今天的天气真好”,再到“你吃饭了吗?”。

他学得很快,发音甚至带着点奇特的韵味,偶尔发错音,会引来她隔着屏幕忍不住的笑。他有时会发来一段语音,是他用那种一本正经却又有点别扭的语调念一首简单的中文诗,或者一句电影台词。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很悲伤。」(泰语)

沈渝看着那行字,心跳莫名加速,斟酌着用泰语解释《花样年华》里的遗憾和错过。

他那边沉默了很久,才回过来一句:「明白了。有些船,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泰语)

气氛偶尔会变得微妙。她试图保持距离,反复提醒自己普莉娅的警告,提醒自己他那个“家里定的未婚妻”。但他总是能恰到好处地退开,下一次联系时,又变回那个只是勤学好问的“中文学生”。

4 舌尖上的靠近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他发来信息,说为了感谢她的“悉心教导”,想请她当向导,带他去尝尝曼谷那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地道中国菜”。

“你是泰国人,还需要我带?”她下意识地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