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死亡样本库正在快速扩容。4楼张姐上周三违反"第6条:听到敲门声必须回应",开门后整个人像被橡皮擦从现实中擦去,只留下半只卡在门框的红色拖鞋;302室老李在浴室违反"第5条:22点后禁止照镜子",保洁发现时镜面爬满焦黑指痕,而老李成了镜中凝结的黑色剪影;最诡异的是401室那个总抱着牛奶盒的小男孩,3天前他把半盒牛奶倒进了盆栽,本该触发"第3条:牛奶必须喝完"的惩罚,却在第二天照常出现在电梯里,甚至对林默露出了缺颗门牙的笑。

生存博弈公式推导

致死规则共性:张姐(开门)、老李(照镜)的行为直接破坏了"空间边界"(门/镜子作为现实与未知的接口)

豁免规则特征:男孩未喝完的牛奶、林默曾故意打翻的闹钟(违反"第4条:保持作息规律")均属于"资源消耗类"指令

优先级排序:空间规则>时间规则>资源规则,而"观察重点"永远落在违反者的主动选择上——就像《命运抉择》里70%存活率的选项永远绑定着最痛苦的代价,实验者需要的不是服从,而是决策过程。

当第7盒印着"晨光乳业"的牛奶出现在门口时,林默用美工刀划开了包装盒底部。蓝色液体涌出的瞬间,他想起401男孩盆栽里疯长的蓝色根须。吸管刺破液面的触感像扎进某种生物组织,营养液滑入喉咙的瞬间,视网膜上炸开数据流:跳动的心率曲线、脑电波图谱,以及一行灼烧般的荧光字——"实验编号:LM-07"。记忆碎片如玻璃碴嵌入前额叶:穿白大褂的手调整输液管、金属铭牌上"活体观察区"的字样、还有反复出现的问句"这次的自我意识觉醒需要几天?"

手机在此时震动,来电显示是那个从不露面的房东。"恭喜你通过第一阶段,LM-07号实验体。"电流杂音中传来轻笑,"接下来的规则会更有趣——毕竟,所有规则都是为了筛选出会质疑规则的人。"

林默看着空牛奶盒上逐渐模糊的"晨光乳业"商标,发现那行字正在溶解成另一句话:"第3条规则:牛奶必须喝完——【可修改】"。窗外的城市天际线突然像劣质像素画般抖动了一下,他这才意识到,所谓"永远无法离开"的公寓,或许只是个被代码框定的观察容器。

规则谎言与实验线索

规则漏洞与配角利用

凌晨 3 点 17 分,501 室的门缝透出微波炉运转的低鸣。大学生赵磊盯着手机屏幕上拍下的公寓规则第八条——“不可在厨房使用微波炉”,指腹反复摩挲着备注栏里用铅笔写的小字:“昨晚 3 点 20 分,302 室张姐用微波炉热牛奶后,走廊的声控灯没亮”。这个被多数住户忽略的细节,在他连续三天的观察里逐渐拼凑成一个诱人的可能:规则或许存在时间漏洞。

公寓的空间异常早已不是秘密。上周 404 室丢失的沙发出现在地下室时,赵磊亲眼见过它破损的扶手——撕裂的布料边缘与 404 室地毯上缺失的那块形成完美拼合,就像被无形的手硬生生从地面剥离又塞进地下空间1。这种空间错位的线索,让他更加确信微波炉可能是撬动“牢笼”的支点。

他从床底拖出那个印着校徽的金属饭盒,里面是前天偷偷藏的冷掉的红烧肉。金属器皿与微波炉,这两个被规则严令禁止的组合,此刻成了他的“钥匙”。3 点 30 分,微波炉启动的瞬间,厨房顶灯开始疯狂闪烁,墙壁像水波般荡漾开黑色裂缝,裂缝那头传来熟悉的街道喧嚣——是公寓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