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邯郸雨·灯前剑

夜雨敲窗,邯郸城笼在一片迷蒙中。

赵括端坐案前,烛火摇曳,手中毛笔在《孙子兵法》上缓缓勾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轻声念着,笔尖在"死生"二字上停留良久。

案角摆着一柄古剑,剑鞘已显陈旧,却擦拭得锃亮。那是父亲赵奢的佩剑,剑名"护赵",曾在阏与之战中斩杀秦将。

"括儿。"

温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赵括抬头,见母亲赵氏撑着油纸伞走进书房。她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眼中满是担忧。

"娘,夜深了,您怎么还不歇息?"赵括起身相迎,接过母亲手中的伞。

赵氏没有回答,目光落在案上的兵书和古剑上,眸子里闪过一丝痛楚。"括儿,为娘有话要说。"

赵括心中一紧,隐约猜到了什么。他扶母亲坐下,自己也在一旁坐了。

雨声更急了,像战鼓般敲打着屋瓦。

赵氏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双手颤抖着递给赵括。"这是你父亲临终前写的遗言,他说……他说你不可为将。"

赵括接过信笺,父亲苍劲的字迹映入眼帘:"括虽熟读兵书,然无实战之经,若为将必败,切记切记。"

屋内静得只剩烛火跳动的声音。

"娘知道你有大志,想为赵国效力。"赵氏声音哽咽,"可你父亲征战一生,最懂什么叫兵凶战危。他不是不信你,是怕失了你。"

赵括沉默良久,将信笺轻轻放回母亲手中。"娘,我知道您怕我像父亲一样死在战场。"

"不只是怕!"赵氏忽然激动起来,抓住赵括的手,"孩子,廉颇将军守了三年,秦军动弹不得。为什么偏偏要换你去?"

"因为赵国快撑不住了。"赵括轻声道,"军饷断绝,粮草不继。赵王要速战速决,廉颇将军的持重,已不合时宜。"

"那也不该是你!朝中那么多宿将,为何偏偏选中马服君的儿子?"赵氏的眼泪终于落下,"括儿,娘求你,推了这帅印吧。"

赵括握着母亲冻得发僵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窗外雨声如泣如诉,像在为这对母子的离别而哭泣。

"娘,我知道您怕我像父亲一样死在战场,但赵国的城墙上,总得有人站着。"赵括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可动摇的决心,"若站着的是我,至少您知道,那人身后,护着的是您住的邯郸城,是巷口您常去的那家布店。"

赵氏泪如雨下,双手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傻孩子,娘要那些做什么?娘只要你活着!"

赵括轻轻拭去母亲脸上的泪珠。"娘,若我不接,谁来接?朝中诸将,或贪财,或怯战,或与秦有暗通。能担此重任的,只有马服君一脉。"

"你还年轻,还有时间……"

"没有时间了。"赵括摇头,"长平对峙已三年,再拖下去,不战自溃。与其坐视赵国衰亡,不如拼死一搏。"

雷声轰鸣,电光照亮了两人的脸庞。赵括的眼中有坚毅,也有不舍;赵氏的眼中有绝望,也有骄傲。

"罢了,罢了。"赵氏最终叹息,"你父亲当年也是这般执拗。既然拦不住,娘也不拦了。只是……"

"只是什么?"

"你要记住,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被兵法束缚了手脚。"赵氏抚摸着儿子的脸庞,"还有,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