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躺着,不必多礼。"赵括摆手制止,亲自给伤兵们盛粥。
一个年轻士兵看着碗中的热粥,眼中含泪:"将军,这粥……"
"这是从王富那里收缴的好米煮的。"赵括笑道,"你们为国流血,理应吃最好的。"
另一个老兵感动地说:"将军,俺们这些残废,能有口热粥喝就知足了。"
"什么残废?"赵括正色道,"你们都是赵国的英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是我的好兄弟!"
伤兵们听了这话,不少人都红了眼眶。
夜深了,赵括开始巡营。长平的夜晚格外寒冷,秋风呼啸,吹得营帐猎猎作响。
走到一处哨位,他见一个年轻士兵缩着身子在那里站岗。士兵年约二十,身材瘦削,冻得浑身发抖。
"小兄弟,冷吗?"赵括走上前问道。
士兵急忙立正:"末将王二,参见主帅!不冷,不冷!"
虽然嘴上说不冷,但王二的牙齿却在咯咯发抖。
赵括看他这副模样,心中一软,解下自己的披风:"拿着,披上。"
王二连忙推辞:"主帅,使不得!末将一个小兵,怎敢穿主帅的衣裳?"
"兵书里没写冬天有多冷,也没写伤兵有多疼,但我知道,你们守着赵国的边,就该有件暖衣裳。"赵括将披风硬塞给王二,"我是将军,更该先想着你们。"
王二接过披风,眼中盈满泪水:"将军……"
"好好站岗,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赵括拍拍王二的肩膀,继续巡营而去。
王二看着赵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位传说中只会纸上谈兵的马服公子,好像和传闻中不太一样。
第二天一早,营中来了一名信使,带来秦军的战书。
中军大帐内,诸将围坐一圈,赵括展开战书,只见上面写道:
"秦将白起致书赵将赵括:闻君熟读兵书,善于纸上谈兵,今特邀一战,以见真章。若君有胆,明日午时,两军阵前相见。若君无胆,可献城投降,白起必善待之。"
帐中顿时炸了锅。
"岂有此理!秦军如此羞辱我军!"
"主帅,末将愿率军出战,定叫秦军知道咱们的厉害!"
"对,不能忍了!"
众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只有赵括坐在那里,神色平静。
"主帅,您怎么不说话?"赵胜忍不住问道。
赵括缓缓站起,将战书放在案上:"诸位觉得,白起为何要下这封战书?"
"自然是想激怒我们,让我们出战。"一名将领道。
"不错。"赵括点头,"白起是想激我,让我失去理智,贸然出战。可我偏偏不上他的当。"
"那主帅的意思是……"
"该战时战,该守时守。"赵括环视众将,"秦军要激我,我偏不躁。但若他们敢伤我一卒,我必十倍还之!"
众将听了这话,都有些意外。他们原本以为这位年轻的主帅会血气方刚,没想到竟如此沉稳。
"传我军令,"赵括继续道,"各部严守营寨,不得擅自出战。同时加强巡逻,防备秦军偷袭。"
"是!"众将齐声应道。
下午时分,秦军果然在营前摆开阵势,战鼓擂响,杀声震天。为首一将,正是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骑着白马,身披银甲,威风凛凛。他策马来到两军阵前,扬声喊道:"赵括何在?可敢与我一战?"
赵营之中,众将都看向赵括,等待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