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燕,你刚来,别太累了。”李师傅坐在她对面,递给她一个煮鸡蛋,“我看你上午一直在练,歇会儿再练也不迟。”
晓燕接过鸡蛋,心里暖暖的:“谢谢李师傅,我想早点学会,不拖大家后腿。”
“这孩子,实在。”李师傅笑了笑,“咱们细纱车间,最累的就是接线头,一个班下来,要接上千个线头,胳膊都能累得抬不起来。但只要肯吃苦,就能干好。”
晓燕点了点头,把鸡蛋揣进兜里,想留着晚上吃。她知道,在城里生活不容易,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
晚上下班,晓燕回到杂院,累得倒头就想睡。李姐看她脸色不好,给她倒了杯热水:“是不是太累了?纺织厂的活就是这样,刚开始都吃不消,过段时间就好了。”
“嗯,谢谢李姐。”晓燕喝了口热水,感觉舒服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晓燕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厂里上班,晚上很晚才回来。她进步很快,不到一个月,接线头的速度就赶上了老工友,而且接的线又快又好,很少出问题。车间主任看她肯干,还特意表扬了她:“林晓燕这姑娘,踏实能干,是个好苗子。”
月底发工资,晓燕拿到了二十块钱,这是她第一次自己挣钱。她拿着钱,心里激动得不行,先给家里寄了十五块,剩下的五块留作生活费。寄钱的时候,她给家里写了封信,说自己在城里一切都好,让爹娘放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晓燕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她和李姐、小花成了好朋友,没事的时候,她们会一起在杂院里聊天,分享各自的经历。李姐是从农村来的,丈夫去世得早,带着一个孩子,为了给孩子凑学费,才来城里打工;小花是城里姑娘,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在服装厂做零活,梦想着能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店。
这天晚上,晓燕下班回来,刚走到杂院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年轻男人站在那里,手里拎着一个布包,像是在等人。男人看到晓燕,礼貌地笑了笑:“同志,请问这里是不是住着一个叫林晓燕的?”
晓燕愣了一下:“我就是,你找我有事吗?”
“我叫陈阳,是你表哥张建军的朋友。”男人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张哥让我给你带封信,他今天加班,没时间过来。”
晓燕接过信封,说了声谢谢。陈阳又笑了笑:“不客气,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晓燕回到房间,拆开信,里面是表哥写的,说厂里最近要招正式工,让她好好表现,争取能转正。晓燕看着信,心里燃起了希望,她知道,转正意味着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在城里真正站稳脚跟。
从那以后,晓燕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仅接线头又快又好,还主动帮工友们干活,车间里的人都很喜欢她。李师傅看她这么努力,也经常给她讲一些纺织技术的知识,还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她。
第三章 机遇与心动
1979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城里的变化越来越大。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个体户,有的摆摊卖小吃,有的卖衣服鞋帽,还有的开了小百货店。杂院里的卖菜大妈,也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生意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