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机会很快就来了。

那条德国生产线在试运行期间,出了一个小故障。一个传送带上的气动抓手,在抓取钢板时,总是出现微小的偏差。虽然不影响生产,但产品的美观度却打了折扣。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技术员,围着机器研究了两天,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给德国方面发了电报,也没找到症结所在。

梁宗盛的脸色很难看。这条生产线是他力排众议引进的,是他最重要的政绩。现在刚开始就掉链子,让他脸上无光。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裴声默默地走进了这个他从未踏足过的新车间。他没有穿防尘服,一身油腻的工装,与这里的洁净环境格格不入。

“你来干什么?”一个年轻技术员皱眉拦住他。

裴声没有理他,径直走到那台巨大的机器前。他没有看图纸,也没有碰任何操作面板,只是侧耳倾听着机器运行的声音。他闭上眼睛,像一个老中医在为病人诊脉。

“气压不稳。”几分钟后,他睁开眼,断言道,“主气泵的稳压阀,有杂音。不是机器的问题,是你们的气源有问题。”

“不可能!”为首的技术员立刻反驳,“我们的气源系统是全新的,所有指标都符合德国方面的要求。”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裴声淡淡地说,“你们厂房地基沉降不均,导致气管在某个连接处有极其微小的扭曲,造成了压力波动。这个波动太小,压力表显示不出来,但机器能感觉得到。”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地基沉降?这种事情谁会想到?

梁宗盛也闻讯赶来,听到裴声的诊断,将信将疑:“老裴,你确定?”

裴声没有回答,而是走到墙边,拿起一把扳手,在一个看似毫无异常的管道连接处,轻轻敲击了几下。然后,他用扳手,以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将一个螺母拧动了不到四分之一圈。

“再试试。”他说。

技术员将信将疑地重启了机器。奇迹发生了。那个气动抓手,动作变得精准无比,每一次抓取都稳稳当当,再无偏差。

整个车间一片死寂。那些刚才还一脸傲气的大学生们,此刻看着裴声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不可思议。这已经不是技术,这是玄学。

梁宗盛的表情很复杂。他走上前,拍了拍裴声的肩膀,这是他第一次做出如此亲近的举动:“老裴,好样的!你为厂里立了大功!这个月的奖金,我给你发双份!”

他以为这是一种奖赏,一种和解。

但他没有看到,裴声低着头,嘴角勾起了一抹无人察觉的、冰冷的笑意。

从那天起,裴声被特批可以自由出入新车间。他成了这条德国生产线的“特聘顾问”。梁宗盛觉得,这是他知人善任、不计前嫌的体现。他甚至在想,或许可以让这个老家伙在新岗位上发挥余热。

他不知道,他亲手递给这位“刺客”的,是一张可以随意进出目标的通行证。

裴声每天都会在新车间待上几个小时。他不再只是看,他开始动手。他帮技术员们校准设备,调整参数,解决各种小毛病。他比任何人都更爱护这台机器。他会用最柔软的棉布擦拭它的外壳,会为它的每一个运动部件涂上最合适的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