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岁月织情:从校服到墓碑的爱

第六卷:余温与回响(后世篇)

第二十一章 日记里的未尽之言

整理遗物的是林微的学生苏晓,她曾是林微班上最调皮的孩子,被林微用温柔和耐心拉回正轨,后来也成了一名语文老师。苏晓在老房子的书柜最底层,发现了那本深蓝色封皮的日记,封皮边角已经磨损,扉页上是江屿年轻时的字迹——“给微微,记我们的一辈子”。

日记里,林微写了很多没说出口的话。高三那年躲着江屿时,她在日记本里画了无数个小太阳,旁边标注“今天又没敢和他说话,他的数学笔记还是很好看”;江屿去北京后,她写“今天路过奶茶店,想起他总给我买珍珠奶茶,多加糖,可我现在不敢喝了”;中年重逢那天,她记“看到他头发白了,突然好难过,我们错过了太多日子”。

苏晓翻到最后一页,是林微在江屿确诊后写的:“我知道我的心脏撑不了太久,这样也好,他走的时候不会孤单。”字迹有些颤抖,却带着坚定的温柔,苏晓忍不住红了眼眶。

第二十二章 墓园里的“常客”

林微和江屿的合葬墓在城郊的公墓,背靠青山,前面有一片小小的向日葵花田——那是苏晓特意种的,她记得林微曾在课堂上说,向日葵是“永远朝着光的花,就像好的爱情”。

每个周末,苏晓都会带着两束花去墓园,一束向日葵给林微,一束白菊给江屿。她会坐在墓碑前,像跟长辈聊天一样,讲自己班上的趣事:“林老师,今天我们班小明写了篇作文,说想成为您这样的老师,我可骄傲了”“江先生,我先生说您当年创办的公司,现在还在用您设计的管理系统呢,您可真厉害”。

有时下雨,苏晓就撑着伞站在墓前,念一段林微写的文章。有一次,她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看着墓碑上的名字,叹了口气说:“我是江屿的大学同学,当年他为了去北京和林微吵架,还跟我喝了一晚上的酒,说怕失去她,结果还是错过了好多年。”原来,他们的故事,早就在旧友心里留下了印记。

第二十三章 教室里的爱情课

苏晓把林微的日记整理出版时,特意加了一个副标题——《一堂关于爱与等待的课》。她在自己的课堂上,会给学生们讲林微和江屿的故事,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带着学生们读林微的日记片段,看他们年轻时的照片。

有一次,一个女生问:“老师,他们分开那么多年,为什么还能重新在一起啊?”苏晓指着照片里林微和江屿老年时牵手的样子,说:“因为他们心里从来没有放下过彼此,分开的时候在成长,重逢的时候才懂得怎么去爱。真正的爱情,不是不吵架,不是不分开,而是不管走多远,都想回到对方身边。”

那本日记成了学校图书馆的“热门书”,很多学生看完后,会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原来老一辈的爱情,这么浪漫”“以后我也要找一个能和我一起变老的人”。林微和江屿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在年轻一代心里种下了关于爱的种子。

第二十四章 时光里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