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是同学聚会前一周,他写:“听说你会来,我翻遍了衣柜,不知道穿什么才好。这些年我换了很多房子,却总想起中学时我们一起坐过的课桌,你掉在桌缝里的橡皮,我到现在还留着。”
这些信后来被放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有人看完后红着眼眶说:“原来当年他不是不爱,只是把话都藏在了信里,藏在了没说出口的时光里。”
第三十二章 院子里的“时光花”
林微和江屿住过的老院子,后来被苏晓租了下来,她没改院子里的布局,只是接着养林微当年种的月季和茉莉。每年春天,月季开花时,苏晓总会想起日记里的一句话:“江屿说,等我们老了,就坐在院子里看花,他给我读诗,我给她剪花。”
有一年夏天,苏晓在茉莉花丛下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陶瓷牌,上面刻着两个缩写字母“L”和“J”,还有一行小字:“2010年夏,和微微一起种的茉莉。”那是他们重逢后第一年,江屿偷偷埋下的。
苏晓把陶瓷牌送到文化馆,和那些旧物放在一起。参观的人看到时,总会驻足很久——原来真正的爱,会藏在花丛下,藏在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里,默默陪伴着彼此的岁月。
第十卷:永不落幕的告别(终章)
第三十三章 苏晓的“最后约定”
苏晓八十岁那年,身体渐渐衰弱。她让子女把自己的遗嘱写清楚:死后要把骨灰撒在林微和江屿墓前的向日葵花田里,“我陪了他们一辈子,以后也要接着陪他们看花开。”
临终前,苏晓握着女儿的手,轻声说:“别忘了每年给那两位老人送花,告诉他们,他们的故事还在被人记得,还有很多人因为他们,相信爱情。”
女儿含泪点头,她知道,母亲这辈子,不仅把林微和江屿的故事讲给了别人,更把他们的爱情里的“坚守”和“温柔”,活成了自己的人生。
第三十四章 花田里的“新印记”
苏晓去世后,子女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向日葵花田。他们在花田边立了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写着:“这里长眠着一个讲故事的人,她把爱与坚守,讲了一辈子。”
每年春天,向日葵发芽时,总会有附近的居民、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有听过林微和江屿故事的人,来花田边看看。有人会带一把花籽,撒在田里;有人会带一本《一堂关于爱与等待的课》,坐在田埂上读一段。
有个小女孩问妈妈:“这些花为什么每年都开得这么好呀?”妈妈指着墓碑的方向,笑着说:“因为这里藏着很多很多的爱,爱会让花一直开,让故事一直被人记得。”
第三十五章 岁月无终,爱意永存
很多年后,明德中学把林微和江屿的故事,写进了校本教材里,标题叫《从校服到永恒》。语文老师会带着学生们去城郊的公墓,看那片永远朝着太阳的向日葵花田,看墓碑上“从校服到墓碑,我们的爱从未缺席”的字样。
文化馆的“时光爱情”展区,每年都会收到新的“礼物”——有情侣送来的合照,背面写着“受你们的故事鼓舞,我们决定共度一生”;有老人送来的旧手帕,上面绣着两个交织的名字,说“这是我和老伴的定情物,想和你们的旧物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