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砚一怔,点头道:“是学生所写。”

“好!好一个‘但使书生腰不折’!” 周先生激动地展开文书,“巡抚大人看过所有考卷,你那篇《民生策》字字珠玑,本是当之无愧的解元!是镇国将军府强行压下,才换了萧烈的名字。方才大人已经得知此事,特命我来更正榜单,还你公道!”

萧烈脸色骤变:“不可能!我父亲明明跟巡抚大人说好了……”

“萧公子,” 周先生冷冷地打断他,“巡抚大人是大靖的官员,不是你萧家的家奴。你萧家三代从武,护国有功,可若敢干预科举,败坏朝纲,就算是开国功臣之后,也担不起这个罪名!”

周围的考生爆发出一阵喝彩,萧烈气得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多说一句 —— 他再嚣张,也知道 “干预科举” 是杀头的罪名。

周先生亲手将更正后的榜单贴在墙上,苏砚的名字稳稳地落在 “解元” 二字旁边。他看着那两个字,眼眶突然发热,百世的委屈,好像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响。

可萧烈却没打算善罢甘休,他走到苏砚面前,咬牙道:“苏砚,你别得意。就算你当了解元,也不过是个穷书生。会试在京城,我萧家在京城的势力比江南还大,到时候,我看你怎么赢!”

苏砚看着他,平静地说:“萧公子,我读了百世的书,学会的不只是写文章。你萧家三代从武,靠的是刀枪;我苏砚百世寒窗,靠的是民心。会试之上,咱们凭真本事说话。”

萧烈冷哼一声,带着家奴悻悻离去。周先生拍了拍苏砚的肩膀,叹道:“你这孩子,有骨气。可京城不比江南,镇国将军府在京城树大根深,你此去,一定要多加小心。”

苏砚拱手道谢,心里却已经有了打算。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在京城等着他。

三日后,苏砚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临走前,邻村的林婉清赶来送他,递给他一个布包:“苏大哥,这里面是我攒的碎银子,还有几件棉衣,你路上用。”

林婉清是村里唯一支持他读书的人,前世,她还曾为了救他,被武勋子弟的马队撞伤,落下终身残疾。这一世,苏砚暗下决心,一定要护她周全。

“婉清,谢谢你。” 苏砚接过布包,“等我从京城回来,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林婉清脸颊微红,点了点头:“苏大哥,你一定要保重,我在村里等你。”

苏砚挥挥手,转身踏上了官道。马车滚滚向前,他打开布包,里面除了银子和棉衣,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苏大哥,读书虽好,也要记得吃饭睡觉,别累坏了身子。”

苏砚看着纸条,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百世的轮回里,他见过太多的黑暗和不公,可正是这些细微的温暖,让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的执念。

一个月后,苏砚抵达京城。会试还有半个月才开始,他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每日除了温习功课,就是去京城的街头巷尾走走。

他发现,京城的武勋子弟比江南更嚣张。街上随处可见骑着高头大马的勋贵子弟,对平民百姓呼来喝去,甚至还有人当街纵马伤人,官府却不敢管。

这日,苏砚路过国子监,正好遇到一群勋贵子弟在门口闹事。领头的是英国公的儿子李景,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正指着国子监的学生骂道:“你们这些穷书生,读再多书有什么用?老子一句话,就能让你们一辈子当不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