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又休养了两日,朱福友感觉身体好了七八成,那丝“本源生机”也似乎粗壮了头发丝那么一点点。窝棚里快断粮了,仅剩的一点米粒几乎能数得过来。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他决定再去集市上看看。

清晨的集市依旧喧闹,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巨人。朱福友和陈丰兵挤在熙攘的人流中,目光仔细地扫过每一个摊位,耳朵也没闲着,捕捉着四面八方的声音。

“新鲜的河鱼嘞!刚捞上来的!炖汤最是鲜美!”一个赤膊的渔夫踩着湿漉漉的草鞋,大声吆喝,脚边的木盆里几条巴掌大的鲫鱼无力地翕动着腮。

“走过路过莫错过!祖传秘方,专治跌打损伤!药到痛除!”一个穿着半旧道袍、留着山羊胡的卖药郎中,唾沫横飞地吹嘘着面前摊子上那些颜色可疑的药粉和膏药。几个抱着试试看心态的苦力围在旁边询问。

“哎哟喂!张家的,你这菜叶子咋又蔫吧了?昨儿个可不是这品相!”一个挎着菜篮、精明利落的妇人捏着一把青菜,声音尖利地跟菜贩讨价还价。 “李大姐,您行行好,这都快晌午了,晒了一早上能不蔫吗?便宜您一文,赶紧拿走吧!”菜贩苦着脸回应。

朱福友在一个卖杂粮的摊子前停下,看着那些粗糙的麦麸、豆子,问道:“老板,这豆渣怎么卖?” 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抬眼看了看他俩的穿着,懒洋洋道:“两个铜板一斗。喂猪最好了。” 朱福友摸了摸怀里仅剩的三个铜板——那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他摇摇头,走开了。豆渣虽然便宜,但人吃实在难以下咽。

“哥,咱买点啥?”陈丰兵看着旁边卖粗面饼的摊子,咽了口口水。那饼子虽然黑硬,但个头实在,闻着也香。 朱福友没说话,目光继续搜寻。他看到一個卖陶器的摊子,上面摆着不少有瑕疵的碗碟盆罐,价格极便宜。他心里一动,那个糊泥的破瓦罐似乎还能坚持,但多个备用的总是好的。

正当他犹豫时,旁边两个老者的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们蹲在一个卖竹编篾器的摊子旁,一边抽着旱烟,一边闲聊。

“听说了没?老刘头家的闺女,就是嫁到城南那个,前几日生了个大胖小子!” “哟!好事啊!老刘头这下该咧着嘴笑了!” “笑是笑,可也愁啊。这年头,添丁进口,多一张嘴吃饭呐。他家那几亩薄田,唉……” “谁说不是呢……诶,你家伙计招得咋样了?不是说铺子里缺个打下手的?” “快别提了!”其中一个穿着稍体面些的老者吐了口烟圈,一脸晦气,“来了几个,不是手脚不干净就是懒驴上磨!现在的后生仔,能踏实干活的少喽!工钱要得还不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福友心里微微一动。招工?打下手?

他状似无意地凑近那卖篾器的摊子,随手拿起一个小笸箩看着,耳朵却竖得老高。

那抱怨招工难的老者继续对同伴道:“……要求也不高哇!识得几个数,手脚麻利,人老实本分就行!就帮着搬搬货,记记账,打扫一下。管一顿午饭,一个月还能给八十个铜钱呢!”

八十个铜钱!管午饭!朱福友的心跳微微加速。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而且工作要求听起来并不复杂。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那老者,穿着干净的棉布褂子,手指关节粗大但指甲整洁,像是做小生意的。摊子上摆的都是些做工不错的竹篮、箩筐、筛子之类。

另一个老者笑道:“八十文?老王头,你倒是大方。不过现在肯安心学手艺、做伙计的年轻人确实少了,都想着去码头扛包,或者……哼,混帮派,来钱快呗!”

王老篾匠(朱福友心里给他安了个称呼)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都是拿命换钱,或者昧良心的钱!咱这手艺虽发不了大财,但踏实啊!哎……”

机会!朱福友脑中闪过这个念头。但他没有立刻上前毛遂自荐。他还不清楚这老篾匠的具体情况和铺子位置,而且自己身体刚好的七七八八,对方未必看得上。

他放下笸箩,拉着陈丰兵悄悄走开一段距离。

“丰兵,听到没?那个老伯好像要招伙计。”朱福友低声道。 陈丰兵眼睛一亮:“哥,俺去!俺有力气!能搬货!” 朱福友摇摇头:“不急。我们先打听打听这老伯是谁,铺子在哪儿,人品怎么样。贸然上去,万一不好呢?” 陈丰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听哥的。”

两人又在集市里转了一会儿,最终用两个铜板买了四个最便宜的黑面饼子,又用一个铜板买了一小撮粗盐。这就是他们接下来几天的口粮了。

回去的路上,朱福友特意绕了点路,向几个看起来面善的摊主打听了那位王老篾匠。得知他就在邻街开着一个小篾匠铺,口碑不错,为人老实厚道,确实是最近原来的伙计辞工回乡下了,正急着找人。

消息确定,朱福友心里有了底。

回到窝棚,两人就着冷水啃着硬邦邦的饼子。陈丰兵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问:“哥,那咱明天就去那个篾匠铺看看?”

朱福友慢慢嚼着饼子,思索着。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脱离纯粹体力劳动、可能学到一点手艺、并且相对稳定的机会。虽然工钱不高,但管饭很重要。

“嗯,”他点点头,“明天我去试试。你跟我一起去,但在外面等着。万一不成,也别灰心。”

“哎!”陈丰兵用力点头,对朱福友充满了盲目的信心,“哥你肯定行!你认识字,还会算数!”

认识字?朱福友一愣,搜索原身记忆,才发现这原主小时候居然上过两年私塾,后来家道中落才沦落至此。这倒是个意外的优势。

他看着手里干硬的饼子,又看了看外面渐渐热闹起来、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市集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老者的叹息声……

生活固然艰辛,但也总会给人留下一些缝隙。只要用心寻找,总能找到一丝透进来的光。

篾匠铺的伙计……或许,就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