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清欢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她知道,赵砚现在虽然看起来游手好闲,但骨子里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上辈子,他就是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才只能在村里混日子,后来遇到一位老秀才,才得以读书识字,可又因为没有背景,在科举路上屡屡受挫,直到中年才得以崭露头角。

这辈子,她要帮他提前抓住机会,让他少走些弯路。

三、婚后:纨绔的转变

婚后的日子,比苏清欢想象中要平静得多。

赵砚并没有像村民们说的那样游手好闲,反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要么去地里翻土,要么去山上砍柴,晚上还会主动帮苏清欢挑水、喂猪。只是他性子跳脱,偶尔会犯些小迷糊。

有一次,苏清欢让他去灶房拿盐,结果他把糖罐子端了过来,还一脸得意地说:“媳妇,你看这糖多白,肯定好吃!” 等菜炒好端上桌,苏清欢尝了一口,甜得发腻,赵砚自己也尝了一口,脸瞬间皱成了包子,挠着头傻笑:“嘿嘿,拿错了,下次肯定注意。”

还有一次,他帮苏清欢洗衣服,结果把苏清欢唯一一件没补丁的蓝布衫洗得更脏了,还沾了不少泥点。苏清欢看着那件衣服,又气又笑,赵砚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说:“媳妇,我下次再也不帮你洗衣服了,我还是去砍柴吧,砍柴我最拿手!”

苏清欢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渐渐生出一丝暖意。她知道,赵砚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心里是在乎她的。

这天晚上,苏清欢正在缝补赵砚磨破的袖口,赵砚突然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论语》,跑得满头大汗,兴奋地说:“媳妇,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苏清欢抬头一看,眼睛亮了一下:“你从哪弄来的这本书?”

“我跟村东头的王大爷借的。” 赵砚坐在她身边,把书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眼神认真,“我想读书。我不想一辈子当农民,我想考功名,让你过上好日子。”

苏清欢心中一喜,她知道,赵砚终于要踏上那条属于他的路了。她放下针线,拿起书翻了翻,虽然书页泛黄,还有不少破损,但字迹清晰。

“好,我支持你。” 苏清欢笑着说,“以后你白天干活,晚上我教你读书写字。我以前跟着我爹学过几年,教你基础还是没问题的。”

赵砚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把抓住苏清欢的手:“真的?媳妇,你真是太厉害了!我就知道我没娶错人!”

从那以后,赵砚变得更加忙碌了。白天,他拼命干活,把家里的两亩薄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在田埂边种上了蔬菜;晚上,他就跟着苏清欢读书写字,常常学到深夜。他很聪明,一点就通,进步非常快。

苏清欢也没有闲着。她利用自己上辈子的记忆,知道未来几年会发生旱灾,粮食会减产。她劝赵砚把家里的两亩薄田卖掉,换成银子,又跟周桂兰借了些钱,在镇上租了一间小铺面,开了一家小饭馆。

饭馆刚开的时候,生意并不好。镇上的人都知道赵砚的名声,觉得他媳妇开的饭馆也好不到哪去,都不愿意来。苏清欢却不气馁,她凭借着上辈子吃过的各种菜谱,改良了几道家常菜,比如把普通的红薯做成红薯饼、红薯粥,还把便宜的野菜做成凉拌野菜、野菜包子,味道独特,价格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