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有一次,镇上的李掌柜来吃饭,尝了一口苏清欢做的红薯饼,赞不绝口:“老板娘,你这红薯饼真好吃,比城里酒楼做的还香!” 从那以后,李掌柜成了饭馆的常客,还介绍了不少朋友来。
赵砚也经常在饭馆里帮忙,他嘴甜,会说话,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聊得很开心。有一次,一个小孩不小心把汤洒在了衣服上,吓得哇哇大哭,赵砚连忙拿出一块糖哄他,还帮他把衣服擦干净,小孩的母亲感激不已,后来成了饭馆的老顾客。
随着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他们不仅还清了欠周桂兰的钱,还买了新的家具,赵砚也终于不用再穿带补丁的衣服了。
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了。以前见了赵砚就躲着走的人,现在见了他都会主动打招呼;以前说苏清欢傻的人,现在都夸她有眼光,嫁了个好丈夫。
有一次,苏清欢回娘家,周桂兰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清欢,没想到赵砚这孩子这么有本事,你真是嫁对人了。”
苏清欢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四、对比:堂妹的困境
而另一边,苏春妮的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糟。
她嫁的李公子李修文,确实是官宦人家出身,可李家早就败落了,表面风光,实际上早已负债累累。李修文更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不仅好吃懒做,还嗜赌成性。
刚结婚的时候,李修文还对苏春妮还算客气,可没过多久,他就暴露了本性。他把苏春妮带来的嫁妆全拿去赌了,输光了就回家跟苏春妮要钱,苏春妮不给,他就对她又打又骂。
苏春妮一开始还想着当侯夫人,可随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穷,她连件新衣裳都买不起,每天还要为了生计发愁。她想回娘家求助,却发现娘家也早已家破人亡 —— 她的父亲苏建国因为替李家担保,欠下了巨额债务,被债主逼得上吊自杀;母亲刘翠花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没多久也去世了。
苏春妮彻底陷入了绝望。她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和满是补丁的衣裳,再想起苏清欢现在的生活,心中满是悔恨。她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明明她抢来的是官宦人家的亲事,为什么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有一次,苏春妮去镇上买米,路过苏清欢的饭馆,看到苏清欢穿着干净的蓝布衫,正笑着跟顾客打招呼,赵砚则在一旁忙着端菜,两人看起来恩爱又幸福。苏春妮的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不敢上前,只能偷偷地躲在墙角,看着饭馆里热闹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