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个发现像一道微弱的光,突然刺破了他心中厚重的迷雾。

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我能不能做?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让他感到一阵脸热。堂堂名牌大学毕业、十年大厂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竟然在考虑去夜市摆摊卖手机配件?这要是被以前的同事、朋友知道……

内心的挣扎激烈上演。一边是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妻子流泪的脸,另一边是所谓的“面子”和“身份”。两个声音在他脑子里吵架:

“张伟,你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干这个?”

“可是收入看起来不错,而且时间自由,能马上缓解燃眉之急!”

“丢不丢人?以后怎么在圈子里混?”

“活下去重要,还是那点虚妄的面子重要?小强的学费怎么办?”

他在那个摊位附近徘徊了将近一个小时,看着人来人往,看着钞票不断流入摊主的腰包。最终,妻子那张挂满泪痕的脸和存折上那串冰冷的数字,战胜了所有的犹豫和羞耻。

那点微光,在他眼中逐渐变得清晰、明亮起来。

第五章 放下面子,第一声吆喝

决心已下,但行动仍需勇气。张伟没有告诉小芳自己的决定,他怕看到妻子眼中可能出现的失望或不理解。他谎称去参加一个面试,动用了家庭应急金里最后的两千块钱。

接下来的几天,他跑遍了本地的电子批发市场。得益于多年技术工作培养出的严谨和对电子产品的了解,他仔细对比了各种手机膜、数据线、充电宝的品质、进价和保修政策。他没有选择最便宜的劣质货,而是挑选了性价比最优、手感做工都属上乘的产品。他深知,质量和口碑才是长久之计。

他还购置了一盏明亮的LED充电灯、一个可折叠的便携小桌、一个收款二维码,以及一个用来装货的结实收纳箱。他甚至比照着网上的教程,苦练了一阵子贴膜技术,力求做到完美无气泡、无尘、对位精准——这对他来说并不难,程序员的手本来就稳,追求的是bug-free(零错误),贴膜追求的是bubble-free(无气泡),道理相通。

第一次出摊的前夜,他几乎一夜未眠。脑子里反复预演着各种场景:遇到熟人怎么办?没人光顾怎么办?被城管驱赶怎么办?

第二天傍晚,他早早来到上次考察好的夜市地点,选择了一个相对人流密集但又不挡道的边缘位置。支起小桌,打开LED灯,将各类配件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好。整个过程,他的心跳如擂鼓,手心里全是汗,始终低着头,不敢与过往的行人对视,仿佛自己正在从事一项见不得光的勾当。

华灯初上,夜市渐渐热闹起来。人流从他面前经过,说说笑笑,偶尔有人瞥一眼他的摊位,目光短暂停留,又毫无兴趣地移开。整整两个小时,他的摊位前如同设下了无形的结界,无人问津。隔壁卖烤冷面的大叔生意红火,食物的香气和吆喝声更加反衬出他的冷清和尴尬。挫败感像潮水般涌来,那两千块本钱和妻子的泪眼在他眼前交替闪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下去了。他必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