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薇面无表情地将那份刺眼的红色请柬彻底扫入桌底深处的垃圾桶。她拿起消毒湿巾,仔细擦拭着每一根手指,直到皮肤感到微微的涩意才停下。
做完这一切,她的目光重新聚焦,落回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一边是沈聿发来的、揭示“深瞳智能”内部危机的加密文件,冰冷而真实;另一边,是苏晚晴方才极力炫耀的、关于“星火科技”估值翻倍的虚假繁荣。
沈聿的情报是致命的,但也是未经证实的。她不能仅凭一个神秘人的一句话,就放弃这个精心挑选的目标,或者贸然行动。
她需要验证。
凌薇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她首先动用了自己过去在投行积累的所有人脉资源——技术专家、律所朋友、甚至一两个可靠的私家调查员。她以“潜在投资方做背景尽调”为名,旁敲侧击地询问关于“深瞳智能”CTO近期的动向、情绪及其与竞争对手公司的关联。
同时,她重新彻夜研读“深瞳智能”公开发表的所有技术论文和专利文件,试图从技术层面反向推演,如果核心代码被窃,哪些环节最可能出现漏洞或后续发展乏力。
几天后,零碎的反馈和信息逐渐汇拢。虽然没有拿到沈聿那样直接“通讯记录”级别的铁证,但多方信息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那位CTO近期确实与竞争对手公司的人有过密切接触,且其在一些技术分享会上的言论,与“深瞳智能”宣称的研发方向出现了微妙偏差。
验证工作告一段落,凌薇知道,不能再等了。她必须主动出击,但方式必须巧妙。她不能直接冲过去说“你们的CTO是内鬼”,这只会被当成疯子或者别有用心者赶出来。
她构思了一个计划。
她再次点开与沈聿的加密对话窗口。这次联系他,目的非常明确:
1. 展示价值与能力:告诉他,她已验证了他的情报,并已准备好行动。这表明她不是一個被动等待救援的弱者,而是一个有价值的、可以平等合作的伙伴。
2. 获取更深层次的支持:她需要他提供一点“火力支援”,让她的“提醒”更具说服力。
【薇】:你给的坐标(指CTO情报)我核对过了,偏差很小。我准备接触‘深瞳’。能否提供一点无关核心、但能让他们立刻警醒的‘小证据’?比如,那位CTO与竞争对手公司在某家特定咖啡馆的会面时间点?你提供一点催化剂,我来执行最关键的一步。
几分钟后,沈聿回复。没有疑问,没有废话,直接是一个压缩包文件和一句话。
【聿】:[文件:background_noise.rar]
【聿】:上周三下午三点,蓝湾咖啡馆,监控截图背影(已做模糊处理)及对方公司一名项目经理的车辆入场记录。足够引发内部审查,无法直接作为法律证据。
凌薇的嘴角微微上扬。和聪明人合作,就是高效。
她立刻开始行动。她没有直接联系李明远,而是选择了一个更迂回的方式——她匿名将这张模糊的监控截图和车辆记录,发送到了“深瞳智能”官方的公共业务邮箱,附上一句极简的话:“关注一下贵司核心数据流向。无心人。”
这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投下一颗石子。
果然,不到两个小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来电显示地点是“深瞳智能”所在的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