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话还没说完,教室后排突然传来一声嗤笑,随即又恢复了沉默。林辰尴尬地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发现他们的眼神都在躲闪,像是在害怕什么。下课铃响后,他刚走出教室,班长李默就偷偷追了上来,塞给他一张折叠的纸条,然后飞快地跑回了教室。

林辰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别管太多,保护好自己。” 他捏着纸条,心里泛起一阵疑惑 —— 这个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接下来的日子,林辰开始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他发现班里的后进生不是 “笨”,而是对枯燥的课本没兴趣,于是设计了 “分层教学”:成绩好的学生做难题拓展,成绩差的学生则通过 “校园植物观察”“社会职业体验” 等实践活动学习知识。没想到,第一堂实践课刚结束,教科室主任王铁柱就冲进了办公室。

王铁柱矮胖的身子堵在门口,满脸横肉因愤怒而扭曲,左眼的疤痕显得格外狰狞。“林辰!你搞什么名堂?” 他扯着嗓子喊,声音震得办公室的玻璃都嗡嗡响,“让学生去操场拔草、去街上发传单,这就是你所谓的教学?简直是不务正业!影响了升学率,你担得起责任吗?”

林辰试图解释:“王主任,这些实践活动能帮学生……”

“少跟我扯这些没用的!” 王铁柱打断他,把一叠教案摔在他桌上,“明天起,立刻按学校的统一进度上课!再敢瞎搞,这个月的绩效就别想要了!” 说完,甩着肥硕的胳膊走了,留下林辰愣在原地,手里的教案被风吹得翻了几页,他下意识地捏了捏鼻梁 —— 这个动作,和病床上的林舟如出一辙。

第三章:临界班的秘密

十六年后的明德中学,校门口的电子屏换了新的,滚动的升学率变成了 “99.2%”,可办公楼里的空气,依旧弥漫着一股压抑的味道。42 岁的林砚推开高二(3)班的门,手里拿着花名册,眼神沉静得像一潭深水。

这是他接手这个 “临界班” 的第三周。所谓 “临界班”,是学校专门为 “一本线边缘” 的学生设立的,被校长张启明视为 “提升升学率的关键”。班里的学生每天都被淹没在试卷和补课中,脸上很少有笑容。林砚注意到,班里有个叫苏晴的女生,总是穿着长袖校服,即使在闷热的九月,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更奇怪的是,她的胳膊上总是带着新的淤青,有时是手腕,有时是脚踝。

“苏晴,你这伤是怎么弄的?” 一次课后,林砚叫住她,指了指她露出的手腕上的淤青。

苏晴猛地缩回手,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蝇:“老师,我不小心摔的,没事。” 她的眼神闪烁,不敢看林砚。

林砚还想追问,苏晴却匆匆说了句 “老师再见”,转身跑掉了。几天后,苏晴的家长来学校,一进办公室就对着林砚和班主任连连道谢:“谢谢老师对我们家苏晴的照顾,你们真是负责任的好老师!明德中学果然名不虚传!” 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购物卡,偷偷塞进林砚手里,压低声音说:“林老师,孩子在学校,麻烦您多担待,千万别让她‘出问题’。我们家长都懂规矩,以后肯定不会忘了您的好。”

林砚愣住了,手里的购物卡像块烫手的山芋。他看着家长脸上谄媚的笑容,再想到苏晴躲闪的眼神,心里泛起一阵寒意 —— 这 “问题”,到底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