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碎片在他脑海里反复闪现,却始终无法拼凑成完整的画面。他只知道,有什么东西不对劲,有什么人在撒谎,而他,必须抓住些什么。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下意识地捏了捏鼻梁,这个动作,贯穿了他的青年、中年,也停留在了他的老年。
教案本里,夹着一张便签,上面是他年轻时的字迹,歪歪扭扭地写着:“明德中学,不是天堂,是……” 后面的字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个潦草的 “窟” 字,像一个张开的黑洞,吞噬着阳光,也吞噬着那些未说出口的真相。
第五章:失控的教学资料
林辰没有听从王铁柱的警告。他偷偷调整了教学计划,把实践活动拆分成 “课后十分钟”—— 利用自习课的最后十分钟,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梧桐树,记录树叶的变化;或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家乡的老手艺”,用简单的语言写下来。没想到,这样的 “小改动” 竟真的起了作用。
一周后,班里最调皮的男生张强,拿着自己写的《爷爷的修鞋铺》跑到办公室,红着脸问林辰:“老师,我这写得行吗?能不能念给全班听?” 还有几个后进生,开始主动找林辰问数学题,课间的教室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沉默,偶尔能听到讨论问题的声音。高一(7)班的班风,像被春雨滋润的土壤,悄悄发生着变化。
可平静很快被打破。先是林辰准备的《数学拓展题集》突然 “失踪”—— 前一天还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第二天一早却不翼而飞,抽屉锁没有被撬的痕迹,办公室里也只有他和另外两位老师有钥匙。林辰没当回事,重新打印了一份,可没过三天,他准备的 “树叶观察记录表” 又不见了,这次连电脑里的电子版也被删除得干干净净。
“肯定是有人故意的。” 林辰攥着鼠标,看着空荡荡的文件夹,心里泛起一阵寒意。他开始留意办公室的动静,发现每次他准备新的教学资料,教科室的办事员都会 “恰巧” 来办公室送文件,眼神总不自觉地往他的桌子上瞟。
更让他头疼的是匿名举报信。教务处每周都会收到一两封,内容大同小异:“林辰老师占用自习课讲无关内容,影响学生学习”“林辰老师不按教学大纲上课,耽误升学率”。刘柔拿着举报信找到他时,脸上带着假惺惺的笑容,说话尖细得像针:“林老师啊,你看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校长都问起这事了,你可得注意点,别让我难做呀。”
林辰知道,这些举报信十有八九是王铁柱或刘柔授意的,但他没有证据。他只能咬着牙,把实践活动改成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可心里的憋屈,像堵了一团棉花。那天晚上,他在教案本上写下:“教育不是流水线,为什么连给学生一点自由生长的空间,都这么难?” 写完,他习惯性地捏了捏鼻梁,台灯的光落在字迹上,笔画间带着年轻人的执拗 —— 这一页的批注,和多年后林舟在病榻上翻到的那页,一模一样。
第六章:小雅的 “偷窃案”
麻烦找上门时,林辰正在给学生讲 “诚信” 的主题班会。刘柔突然推门进来,脸上没了笑容,眼神冰冷地扫过全班,最后落在小雅身上:“小雅,你跟我来一趟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