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成了孤岛,却被全世界的海水淹没。

直到那天,我在互联网荒芜的角落,找到一个被遗忘的论坛。一个帖子,发表于十年前,布满灰尘。

标题是:《讯息容器:论绝对孤独的共鸣性》。

发帖人声称,存在一种极端罕见的现象:当个体的孤独频率与宇宙背景噪音中的“信息奇点”共振,便会成为被动接收器,吸附半径内所有未被接收的思维碎片。非诅咒,非恩赐,只是一种冰冷的自然筛选机制。

筛选条件:绝对孤独。

“容器之间能相互感应,理论上,”帖子最后一行写道,“但概率低于两颗特定尘埃在太平洋底相撞。”

屏幕的光映着我麻木的脸。

原来不是诅咒。

是筛选。

只有我这种,连平庸都平庸得毫无涟漪的人,才会被选中。我的孤独,是这片信息海洋最完美的容器。

恐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邃的冰冷。我接受了这个设定。甚至,我开始依赖它。

每天的洪流成了新的日常。我窥探着亿万人的生命,像一个偷窥成瘾的神。他们的痛苦让我感知到自己尚且存在,他们的狂喜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他们的绝望是我的镜像。我期待每一次手机的震动,哪怕它带来的只是陌生人的碎语。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独自一人活在这颗星球上,尽管是以这种可笑又可悲的方式。

我和平共处。我与我的孤独,以及这全世界的喧嚣。

直到——

一个普通的黄昏。夕阳把教室染成陈旧的血色。

手机依旧在裤袋里持续低烧,嗡嗡作响。我习惯性地掏出来,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那永不停歇的瀑布流。

一条信息,毫不起眼,用了最普通的系统默认字体,滑过屏幕。

「监测到波动。你好,另一个容器。」

我的血液,在那一刻,仿佛真的冻结了。

手指僵在原地。

屏幕上的信息洪流依旧以可怕的速度刷新,亿万人的悲欢继续奔涌。

但那行字,就定格在那里。

清晰,平静,像一颗投入喧嚣深海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却直接沉入了我的海底。

另一个…容器?

世界上还有像我一样的人?一个…孤独到能吸附全世界噪音的…同伴?

巨大的、荒谬的冲击感过后,是一种连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战栗的渴望。像在无尽寒冬里独行的人,突然看到了雪地上另一行脚印。

我死死盯着那行字,心脏第一次为屏幕上的内容剧烈跳动,几乎要撞碎胸骨。

指尖冰凉,悬在冰冷的屏幕上空,微微发抖。

亿万人的秘密仍在奔流。

但我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那简单的七个字钉住了。

我该回复什么?

而就在我颤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屏幕的刹那——

又一条信息,来自那个相同的、默认字体的源头,悄无声息地嵌入奔流的光瀑:

「别回应。它们在听。」

2 喧嚣的洪流

我看过三万六千次日出

每日醒来,手机屏幕干净得像墓碑。 闹钟、课本、上下学路线,永不变更。 我清楚自己将如复印纸般度过一生,却连跳出格子的勇气都匮乏。 直到某个清晨,手机突然涌入千万条消息: 全世界都在尖叫着我的名字,称我为“救世主”或“恶魔”。 而我只是平静地穿上校服,知道这不过是平庸人生的最后一次痉挛—— 他们找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