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恩宠,就这样伴随着巨大的危机,悄然降临在她身上。

3

自御花园诗会一鸣惊人后,沈清漪这个名字,渐渐在后宫之中有了分量。皇帝萧景琰显然对她产生了兴趣,隔三差五便会召她至御前伴驾。有时是品评书画古籍,有时是下棋对弈,偶尔也会问及她对某些诗词典故的见解。

萧景琰发现,这个安静的才人并非徒有虚名,她腹中确有诗书,且见解时常新颖独特,言之有物,并非一味迎合圣意,交谈起来颇觉轻松惬意,如沐春风。虽未曾侍寝,但圣眷渐浓的趋势,已是后宫上下心照不宣的事实。

揽月轩渐渐不再门庭冷落,内务府的奴才们送份例时腰弯得更低了,笑容也更殷勤了,各色用度也明显精细了许多。

然而,沈清漪的心却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愈发警惕。君恩似水,昨日可载舟,今日亦可覆舟。她将皇帝的赏赐大部分都仔细登记造册,锁入箱笼,非必要绝不动用。对往来宫人,无论是投诚还是巴结,她都保持着距离,暗中让贴身侍女挽月细心留意各宫动向,尤其是贵妃的昭阳宫和……那位总是温和含笑的贤妃柳如絮的永寿宫。

柳贤妃出身清贵,父亲是翰林院大学士,她本人素有贤名,待人宽和,体恤下人,即使在慕容贵妃锋芒之下,也稳坐妃位,可见其根基与手段。在几次贵妃发难时,柳贤妃都曾不着痕迹地替沈清漪解过围,言语温柔,态度恳切。可不知为何,沈清漪直觉那双总是含笑的秋水明眸背后,藏着比慕容华的直白恶意更令人不安的东西。

安芷兰来得更勤了,时常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绣活或是家乡点心,言语间充满了羡慕与奉承:“清漪姐姐真是好福气,能得皇上如此青眼,妹妹瞧着,皇上看姐姐的眼神都与旁人不同呢。若是妹妹能有姐姐万分之一的才情和福气,便知足了。”

沈清漪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依旧温和,只淡淡道:“圣心难测,今日不知明日事。妹妹慎言,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

周若瑶也曾寻了机会,私下里提醒她:“清漪,如今你风头正盛,不知多少人眼红心热。慕容贵妃那边……你千万要当心。还有,”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这宫里,笑面菩萨未必真慈悲,多留个心眼总没错。”她显然也对柳贤妃有所保留。

沈清漪感激地点头:“多谢姐姐提点,我省得。”

果然,刁难接踵而至。先是冬日份例内的银炭被克扣,以次等的黑炭充数,烟大气劣;后是去给皇后请安时,慕容贵妃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她“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凭几句诗词邀宠,终不长久”;甚至有一次,她宫外家中来的平安家书,竟迟了半月才送到她手中,信角有轻微揉搓的痕迹,显是被人截留查验过。

沈清漪一一隐忍下来。炭火差,她便拿出私蓄让挽月设法去换些好的,对外只称畏寒,多用汤婆子;面对贵妃讥讽,她只垂首恭听,毫不辩解,反显得贵妃气量狭小;家书之事,她隐而不发,只回信时措辞更加谨慎隐晦。

她深知,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她像一株初生的藤蔓,在狂风骤雨来临前, silently地积蓄着力量,努力将根须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