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读书明理。”

“总能磨磨性子。”

走出私塾。

阳光有点刺眼。

得赚钱。

原主留下的钱。

只够撑两个月。

抚恤银是每月领的。

不多。

刚好糊口。

但想活命。

光糊口不够。

原主死前。

据说想上山采点山货卖钱。

“意外”跌落。

谁知道是不是意外?

书里没写。

但反派崛起后。

血洗了好几个当年“欺辱”过他们母子的地痞。

其中包括一个叫赵三的混混头子。

赵三。

在镇上有间杂货铺。

我得避开所有危险因素。

山不能上。

至少不能一个人上。

更不能为了钱冒险。

做什么?

原主会绣花。

手艺普通。

卖不出价。

我会什么?

穿越前。

我是个厨子。

小饭馆颠勺的。

看着熙攘的街道。

卖吃食的摊子不少。

油饼,包子,面条。

竞争激烈。

得想点不一样的。

成本要低。

见效要快。

回家路上。

经过码头。

力夫们蹲在墙根下啃干粮。

就着凉水。

天冷了。

谁不想喝口热乎的?

一个念头闪过。

我拐进杂货铺。

“掌柜的,有陶罐吗?”

“小点的。”

掌柜是个胖胖的中年人。

姓钱。

“有有有!这个怎样?”

他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瓦罐。

粗糙。

但厚实。

“多少钱?”

“三文一个。”

“要十个。”

“好嘞!”

又买了些便宜的粗盐。

一小包茱萸粉。

几根大棒骨最便宜。

肉铺老板剔得干干净净。

几乎白送。

“方家的,买这光骨头干啥?”

钱婶在隔壁摊子挑菜。

扭过头问。

她是这条街的“包打听”。

“熬点汤。”

我含糊应着。

“唉哟,骨头能熬出啥油水?”她撇嘴。

“给孩子贴补贴补。”

我笑笑。

没多说。

回到家。

把骨头焯水。

洗净。

十个瓦罐洗干净。

每个罐子里放几块骨头。

加满水。

撒一点点盐。

几粒花椒。

一小撮茱萸粉。

盖上盖。

塞进灶膛的余烬里。

方闯下学回来。

抽着鼻子。

“娘,啥味儿?好香!”

灶膛里飘出骨头汤的浓香。

“过来。”

我扒拉出一个瓦罐。

盖子揭开。

热气腾腾。

香味扑鼻。

汤色奶白。

“尝尝。”

方闯小心地吹着。

喝了一口。

眼睛瞬间亮了。

“好喝!”

“娘!真好喝!”

“比王记面馆的汤还香!”

我笑了。

成了。

第二天一早。

天蒙蒙亮。

我推着借来的小独轮车。

车上盖着旧棉被。

里面是十个滚烫的瓦罐。

停在码头背风处。

揭开一个盖子。

浓郁的香味被寒风一吹。

飘出老远。

“卖什么?”

一个刚卸完货的力夫走过来。

鼻子抽动。

“热汤。骨汤。”

“多少钱?”

“两文一罐。”

“这么贵?”他皱眉。

一个粗粮饼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