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 春讯

镇卫生院的玻璃窗将晨光滤成淡金色,晓琳的白大褂下摆随着换药步伐轻轻摆动。她正给留守儿童接种疫苗,棉签按压的力度让男孩缩了下脖子——这个细微反应让晓琳想起上周在爆胎现场,李阳被碘伏刺激伤口时绷紧的下颌线。

"下次带你去县城吃馄饨。"晓琳变魔术般从口袋掏出水果糖,男孩破涕为笑。她余光瞥见走廊长椅上的迷彩色身影,李阳正襟危坐的姿势与周围东倒西歪的家属形成鲜明对比,战术手表表盘在袖口若隐若现。

"23号。"晓琳故意没抬头,棉球蘸着生理盐水在托盘划出圆弧,"交通局现在改派军官监督疫苗接种了?"

李阳的作战靴在地面蹭出短促的摩擦音。他递来印着军徽的保温杯:"王姐熬的姜糖水。"杯盖内壁刻着"西部战区某部"的番号,晓琳指尖碰到杯壁时,发现温度刚好是能入口的50度——侦察兵特有的温度感知精度。

春雷在远处滚动时,李阳正在给卫生院检修电路。他攀爬梯子的动作仍带着战术索降的肌肉记忆,腰间工具包里的钳子、螺丝刀按使用频率排列,像极了从前战术背心里的弹匣顺序。晓琳举着手电筒,光束追随着他检查线路的手指,那些布满老茧的指节在电线间穿梭,灵活得如同拆卸枪械。

"左转30度。"李阳突然说。晓琳下意识调整光束角度,恰好照亮一段老化胶布——这精准的方位指示让她想起搜索结果中提到的战术手语指挥方式6。黑暗中,李阳耳廓的轮廓被逆光勾勒出来,晓琳注意到他右耳后有道延伸进衣领的疤痕,像条蛰伏的蛇。

炸雷响起的瞬间,李阳从梯子跃下的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晓琳的手电筒照见他僵直的背脊和微微发颤的指尖——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她没说话,只是将手电光柱转向窗外盛开的樱花树,用平稳的声调描述去年抢救的触电伤员如何康复:"当时他心跳停了7分钟,现在能挑着担子走十里山路。"

李阳的呼吸逐渐与雨滴敲打窗棂的节奏同步。他接过手电筒时,晓琳看见他战术手表上的心率监测数值从128回落到89。

清明时节的雨雾中,李阳带晓琳参观退伍军人培训基地。训练场边的梨花树下,他演示如何用止血带当绳索速降,迷彩服肩线在动作间绷出锐利的折角。晓琳突然伸手按住他小臂:"你左肩关节盂唇旧伤复发了吧?"

李阳瞳孔微缩——这个在部队体检时才被发现的陈旧性损伤,竟被她从肌肉代偿动作识破。晓琳从急救包取出针灸盒,银针在消毒棉上排成待发的箭矢:"跟301医院的军医学的,他们用导弹材料做骨板1。"

针尖刺入肩井穴时,李阳闻到晓琳发间混着中药味的洗发水香气。她捻针的力道让人想起那位在高原改良便携式呼吸机的军医1,指尖温度却像王姐熬的姜糖水。远处传来预备役士兵的操练声,李阳发现自己正用战术手语中的"安全"手势6回应晓琳询问的目光——这原本是用于无声作战的密语。

谷雨前的深夜,晓琳在值班室整理病历。突然响起的敲窗声节奏规律,三短两长——她在野战医疗培训时学过这是紧急求援信号9。推开窗,李阳的作战靴沾满泥浆,怀里抱着个不断渗血的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