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民国三十一年,你太奶奶十六岁,嫁去陈家那天,嫁妆箱上就挂着这锁。”奶奶的声音带着点恍惚,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那天她穿的红棉袄,袖口绣着牡丹,跟这锁上的花一个样。”

苏青忽然想起包里的红丝线,连忙掏出来递过去,奶奶捏着丝线的手抖了起来,眼泪啪嗒落在锁身上,把那点暗红的“梅”字晕得更亮了。

“这是‘同心线’啊……”奶奶抹了把泪,“当年你太姥爷给你太奶奶梳辫子时,就用这线缠过发梢,说‘线不断,情不断’。”

那天晚上,苏青把铜锁摆在书桌的玻璃罩里,和银梅花挂坠并排着,台灯的光透过玻璃照在锁上,绿锈在光影里流动,像有片小小的森林在锁身上生长。

她做了个梦,梦见个穿蓝布衫的姑娘坐在梳妆台前,镜子里映着窗外的石榴树,姑娘手里攥着只铜锁,指尖反复摩挲牡丹花瓣,忽然有只骨节分明的手伸过来,把根红丝线缠在锁上。

“梅妹,”那手的主人声音低沉,带着点烟草味,“等我回来,咱把这锁开了,让嫁妆箱和书箱当邻居。”

姑娘没回头,只是把锁往怀里揣了揣:“陈大哥,你要是不回来,我就用这锁把箱子锁一辈子。”

苏青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她摸了摸玻璃罩里的铜锁,锁孔处似乎比昨晚更亮了些,像有人在梦里替她擦过。

2 竹影寻踪

暑假的第一个周末,苏青揣着铜锁去了老宅。

老宅在城南的胡同深处,青灰色的瓦檐上长着丛丛瓦松,朱漆大门上的铜环都被摸得发亮。

奶奶说,太奶奶苏梅在这里住到八十八岁,直到五年前才搬去和他们同住,临走时指着西厢房的阁楼说:“那里头有东西,等小青长大了让她看看。”

阁楼的木楼梯吱呀作响,苏青扶着积灰的栏杆往上走,阳光从气窗里斜射进来,照得空中的尘埃像飞舞的金粉。

阁楼的角落里堆着几个樟木箱,箱盖缝隙里透出淡淡的樟脑香。

她蹲下来逐个翻看,最底下的箱子锁着,锁眼的形状竟和她从旧货市场买来的铜锁一模一样。

苏青的心怦怦直跳,掏出铜锁往锁眼里一插,轻轻一拧,“咔嗒”一声,锁开了。

箱子里铺着块蓝印花布,上面放着件月白色的旗袍,领口绣着圈缠枝莲,袖口磨得有些发白。

旗袍下面压着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本线装的诗集,封面上写着“梅影集”,字迹娟秀,和锁孔里那张“锁君心”的纸条如出一辙。

诗集里夹着张泛黄的照片,黑白的,上面是个穿学生装的姑娘,梳着两条麻花辫,站在一棵梅树下笑。

姑娘的胸前别着个银质的梅花,和苏青包上的挂坠一模一样。

“这是你太奶奶十七岁时拍的。”奶奶不知何时站在了楼梯口,手里端着杯热茶,“她常说,那天陈大哥偷偷跑去照相馆,把这张照片洗了两张,一张给她,一张揣在书箱里。”

苏青翻到诗集的最后一页,发现夹着张纸条,是用铅笔写的,字迹歪歪扭扭:“梅妹,我去参军了,书箱寄在同乡老宅,箱上有竹锁,钥匙在你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