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玉米收完的第二天,天放晴了。阳光把晒谷场的玉米摊成了金黄色的海洋,社员们扛着锄头往地里去,准备翻耕土地种冬小麦。林薇却蹲在自家猪圈前,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嘴里念念有词。

“这里隔个隔间,母猪住这边,小猪住那边,中间留个过道方便喂食。”

“墙角得挖个排污沟,通到外面的粪堆,不然太臭。”

“屋顶用茅草混着塑料布,既保暖又防雨……”

陆衍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时,就看见她蹲在猪圈前,像只围着食槽打转的小猪,鼻尖沾着点泥土,眼睛亮得惊人。

“在琢磨啥?”他放下锄头,递过去一块擦汗的毛巾。

林薇接过毛巾擦了擦脸,把地上的“蓝图”指给他看:“扩建猪圈啊!你看现在这猪圈太挤了,母猪快下崽了,总得有个干净地方。我想按这个图纸扩,你觉得行不?”

地上的草图歪歪扭扭,却条理清晰:长方形的猪圈被分成三间,一间大的养母猪,一间中等的养小猪,还有一间堆饲料,墙角标着“排污沟”,门口画着个小斜坡,写着“方便喂食”。

陆衍蹲下身,用手指点了点“排污沟”的位置:“沟得挖深点,至少两尺,不然冬天容易冻住。还有,隔墙用土坯砌,比木板结实,还省钱。”

“土坯!对!”林薇拍了下大腿,“我怎么没想到!用咱们上次和泥的法子,掺上麦秸,土坯硬得能当砖头用!再在墙根抹层石灰,能防老鼠!”

她越说越兴奋,抓起树枝又添了几笔:“饲料间得留个小窗户,通风好,饲料不容易发霉。对了,再做个简易的食槽,用水泥抹面,好清洗……”

陆衍看着她手舞足蹈的样子,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心里那点柔软的地方又被触动了。他以前觉得,养猪就是喂饱了就行,哪想过这么多门道?可听她一说,好像确实该这样——母猪住得舒服,才能多下崽;小猪分开养,才不容易打架。

“下午我请半天假,去后山拉石头,砌墙角用。”陆衍说,“让三叔帮着和泥做土坯,他做的土坯结实。”

林薇抬头看他,阳光穿过他的发梢,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突然发现,这男人虽然话少,却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搭把手——她说修屋顶,他找塑料布;她说做脱粒器,他找轴承;现在说扩猪圈,他立刻想到拉石头。

“不用请太多人,”林薇说,“咱们俩加三叔,三天就能弄完。对了,你去仓库看看有没有废弃的水泥袋,拆了泡水,能当简易水泥用,抹食槽正好。”

“好。”陆衍应着,转身进了屋,没一会儿拿出两个白面馒头,塞给她,“早上没吃饭,垫垫。”

林薇看着手里的馒头,心里暖烘烘的。这馒头是用上次系统奖励的细粮票换的,他自己舍不得吃,全留给她了。

“一起吃。”她把一个馒头掰成两半,递给他一半,“你干活比我累。”

陆衍没推辞,接过来咬了一口。两人蹲在猪圈前,就着晨光吃着馒头,远处传来生产队的广播声,风吹过晒谷场的玉米,发出“沙沙”的响,像首慢悠悠的歌。

下午刚动手和泥,王翠花就挎着个竹篮来了,篮子里装着半篮红薯,脸上堆着假笑:“林丫头,衍小子,忙着呢?”

林薇和陆衍对视一眼,都知道她没好事。

“二婶有事?”林薇直截了当。

“也没啥大事,”王翠花眼睛瞟着猪圈,“听说你们要扩猪圈?我家强子也想养两头猪,不如……咱们两家的猪圈并到一起?省得占地方,我家强子还能帮着喂。”

林薇差点被气笑了。并到一起?明摆着是想占便宜,等猪圈扩好了,她肯定会说“这猪圈有我家一半”,到时候想分猪崽都没处说理去。

“不用了,”林薇一边往泥里掺麦秸,一边慢悠悠地说,“我家猪圈小,养不了那么多,就不麻烦强子哥了。再说了,二婶你连自家鸡都看不住,哪有空帮着喂猪?别到时候猪丢了,又赖别人。”

王翠花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你个小贱人!我好心帮你,你还咒我!”

“我可没咒你,”林薇摊摊手,“上次你家鸡被黄鼠狼叼走,可不是我说的?事实摆在那儿。”

“你!”王翠花气得跳脚,伸手就要去掀和泥的盆,“我让你扩!我让你扩!”

陆衍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的手腕,他的手劲大,捏得王翠花“哎哟”直叫。

“二婶,”陆衍的声音冷得像冰,“再闹事,我就按队里的规矩办——破坏集体生产,扣十天工分。”

王翠花最怕的就是扣工分,一听这话,立马怂了,使劲挣开他的手:“我走!我走还不行吗!你们等着,有你们后悔的!”

她挎着竹篮气冲冲地走了,走前还不忘踢了脚猪圈的篱笆,踢得几根竹子歪到一边。

陆衍看着歪掉的篱笆,眉头皱了皱,转身去找了几根粗点的竹子,重新扎结实。

“别理她,”林薇说,“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等猪圈扩好了,下几窝小猪崽,看她眼红不眼红。”

陆衍没说话,只是把扎篱笆的绳子系得更紧了。

三叔和石头他爹来得很快,两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和泥、脱坯、搬石头,样样利落。李桂香也来了,帮着递水递毛巾,还带来了自家晒的红薯干,给大家当零嘴。

“林丫头,你这脑子咋长的?”李桂香佩服地说,“修门槛,修屋顶,现在又扩猪圈,样样都想得周到!”

林薇笑了笑:“都是瞎琢磨,能让日子好过点就行。”

赵老栓也来了,背着个手在猪圈前转悠了半天,用拐杖敲了敲墙角:“地基得再垫高五寸,梅雨季雨水大,别淹了猪圈。还有,隔墙的土坯得晒透了再砌,不然容易裂。”

林薇赶紧点头:“记下了!谢谢赵大爷!”

赵老栓“哼”了一声,转身从背篓里掏出一把镰刀:“我家地里的玉米秸秆没人要,你们要的话,拉来垫猪圈,比稻草暖和。”

这可是好东西!玉米秸秆柔软吸水,垫猪圈正好。林薇连忙道谢,赵老栓却摆摆手,背着手走了,走前还瞪了眼偷懒的石头他爹:“干活利索点!别耽误了人家扩猪圈!”

石头他爹嘿嘿笑着,搬石头的动作更快了。

太阳落山时,猪圈的地基已经打好了,用石头砌了墙角,比原来高了一大截,看着就结实。三叔和石头他爹收工时,林薇塞给他们每人两个白面馒头,是用系统奖励的细粮票换的。

“这怎么好意思……”三叔搓着手,脸都红了。

“拿着吧,”林薇说,“今天辛苦你们了,明天还得麻烦你们。”

两人推辞不过,拿着馒头乐滋滋地走了。

院子里只剩下林薇和陆衍,地上散落着土坯和石头,空气里混着泥土和麦秸的味道。林薇捶了捶腰,累得直喘气——和泥搬石头比在工地画图纸累多了。

陆衍看着她揉腰的动作,转身进了屋,拿出个粗瓷碗,里面是他刚煮好的红糖姜茶,冒着热气。

“喝点暖暖身子。”他把碗递给她,“今天累坏了。”

林薇接过碗,喝了一口,甜甜的,辣辣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熨帖得像是泡了个热水澡。她抬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把他紧绷的下颌线柔和了些。

“陆衍,”她突然开口,“你说……咱们这猪圈能下几窝小猪崽?”

陆衍愣了一下,认真地想了想:“最少两窝,要是母猪争气,三窝也有可能。”

“那到时候就能换不少钱了!”林薇眼睛一亮,“换了钱,咱们先买台缝纫机,我给你做件新棉袄,军绿色的,你穿肯定好看。再给队里买台抽水机,浇地就不用挑水了……”

她叽叽喳喳地规划着未来,陆衍默默地听着,嘴角噙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笑意。他以前觉得,日子就是一眼能望到头的路,修修补补,凑凑合合,可自从她来了,这条路好像突然开满了花——有修好的门槛,不漏雨的屋顶,省力的脱粒器,还有眼前这个规划着猪圈和未来的她。

“好。”他听到自己说,声音比平时低了些,“都听你的。”

林薇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专心喝姜茶,耳朵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院子里安安静静的,只有风吹过新扎的篱笆,发出“沙沙”的轻响。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更显得夜的宁静。

林薇看着手里的红糖姜茶,突然觉得,这八零年代的苦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因为身边有个人,会在她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会在她被刁难时站出来维护她,会陪着她一起“瞎折腾”,把这破院子,这穷日子,一点点修得像模像样。

她的基建大业,不仅是盖房子,修猪圈,更是在搭建一个家。一个有他,有她,有暖炕,有热饭,或许将来还会有小猪崽的家。

林薇偷偷笑了,喝了一大口姜茶,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心里,像揣了个小火炉。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的猪圈扩建计划,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