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样的话他说过好几次,李秀梅知道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养家糊口的重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年迈父母的医药费,所有这些都指望他在外打工的收入。

结束通话后,李秀梅一夜无眠。

第二天,她决定不再见赵明。她关掉手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务和农活中,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希望这样就能忘记那些不该有的念头。

然而寂寞就像野草,越是压抑,越是疯长。

一周后的傍晚,她正在菜地里浇水,忽然听到摩托车的声音。抬头一看,赵明就站在田埂上,手里提着一个小纸箱。

“你怎么来了?”李秀梅惊慌地四处张望,生怕被邻居看见。

“你手机一直关机,我担心你出了什么事。”赵明说着,递过纸箱,“局里推广的新品种菜籽,我想你可能需要。”

李秀梅没有接:“你不该来这儿,让人看见不好。”

“我只是来送技术资料的,农业局的工作。”赵明坚持把箱子塞到她手里,压低声音,“如果你真的不想见我,我以后就不来了。但你得亲口告诉我。”

李秀梅张了张嘴,拒绝的话却说不出口。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最终她叹了口气:“你先走吧,真的让人看见不好。”

赵明点点头,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回头说:“明天我在河边老地方等到三点。如果你不来,我就明白了。”

那一夜,李秀梅站在镜子前很久。镜中的女人刚过三十,眼角已经有了细纹,皮肤因常年日晒而略显粗糙,但眼睛依然明亮,身段也保持得不错。她想起大学时,室友们讨论爱情、梦想,她总是插不上话,因为她的未来早已被设定好——回家乡,找个人嫁了,生儿育女,过日子。

与建军的婚姻说不上不好,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直到重逢赵明,那种被关注、被欣赏的感觉才让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第二天,她最终还是去了河边。

赵明看到她时,眼睛明显亮了起来:“我知道你会来。”

“这是最后一次了。”李秀梅坚定地说,却不知是在告诫对方还是自己。

赵明没有反驳,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本旧相册:“我整理了大学时的照片,里面有你好多张。”

他们并肩坐在树荫下,翻看那些泛黄的照片。青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李秀梅惊讶地发现,确实有许多镜头捕捉到了自己的身影——在图书馆角落低头看书,在实验田里记录数据,在运动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