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办公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戴明娜从抽屉里拿出一次性纸杯,倒了杯温水递过去。

陈默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才稍微松了点攥紧的拳头。他低着头,杯沿挡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他不停抿着的嘴唇。

“先说说,这次试卷拿到手,是什么感觉?” 戴明娜坐在他对面,没有直接批评,反而先问起了他的感受。

陈默的喉结动了动,声音有点闷:“…… 觉得很慌。看到选择题第三题,我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算到一半发现数不对,又回头改,浪费了好多时间;最后一道大题,我只想到用相似三角形,没想到还能建坐标系……”

他说着,头垂得更低了,“老师,我是不是变笨了?去年竞赛的时候,这些题我都能想出好几种方法的。”

戴明娜看着他眼底的沮丧,心里软了软。这孩子以前上数学课眼睛亮得像星星,每次讲新题,他总能第一个举手说 “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

现在这副自我怀疑的样子,让她更确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她从笔筒里拿出一支黑色水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船锚,锚链垂着,一直落到纸页底部。

“你知道‘沉锚效应’吗?” 戴明娜把纸推到陈默面前,“心理学里说,人们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就像这个沉入海底的锚,会把你的思维固定在那片区域,让你很难跳出原来的框架。你这次做题,就是被‘过去的解题思路’锚定了。看到类似的题,第一反应就是用以前的方法,哪怕那方法不适合这道题,也没想过换个角度。”

陈默盯着纸上的船锚,眉头慢慢皱起来:“可是…… 我以前就是这么做题的,为什么以前没问题?”

“因为以前的题,大多是‘标准化’的,固定思路能解;但现在到了初三,面对的是‘选拔’,题目也就越来越灵活,需要的是‘变通’。” 戴明娜仿佛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她指着他试卷上的错题,“你看这道几何题,你执着于找全等三角形,其实只要把梯形平移一下,变成平行四边形,答案就出来了。不是你变笨了,是你的思维被‘锚’困住了。”

陈默沉默了,手指在纸页上轻轻描着那个船锚的轮廓。他想起考试时的场景:看到最后一道大题,脑子里立刻跳出 “相似三角形” 的思路,写了一半发现条件不够,却死活不想换方法,总觉得 “再算算就能出来”,结果不仅没算出来,还耽误了检查前面题目的时间。

“那…… 我该怎么办?” 他抬起头,眼里有了点期待的光。

戴明娜笑了笑,把草稿纸翻到新的一页:“从今天起,每天放学后留下来,我给你特训。咱们的目标,就是‘拔锚’,打破固定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夕阳把教室的玻璃窗染成了暖金色,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戴明娜和陈默的身影。

戴明娜从练习册里翻出一道题,推到陈默面前:“先别急着做,告诉我,你要一个答案,还是两个?”

陈默愣住了,笔尖停在半空:“什么意思?一道题还能有两个答案?”

“不是答案,是解法。” 戴明娜靠在椅背上,眼神里带着点神秘,“你要是只想要‘一个解法’,那你可能只会想到最常规的思路;但如果你告诉自己‘我要找两个解法’,你的脑子就会主动去探索其他路径。来,试试,这道题,先想第一种方法,再逼自己想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