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墨看着她的真诚目光,终于点头:“可以试试。”

接下来的周日下午,婉如成了美术社常客。她发现江墨谈到艺术时眼中会有不一样的光彩,他会耐心解释不同画派特点,展示如何通过笔触色彩表达情感;婉如则分享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意境,那些诗画相通的妙处。

一个雨天的下午,活动室里只有两人。窗外雨声淅沥,室内暖黄灯光下,江墨眉头微蹙:“总觉得哪里不对。”

婉如端详画面许久,轻声道:“伞下人的姿态是不是太僵硬了?”她突然拿起自己的伞,“我来当模特吧。”

她从门外走进来,伞沿压低,只露出下颌和湿润裙摆,步态轻盈急促,伞面随着步伐晃动,雨珠从伞沿滑落。那一刻,灯光下的婉如仿佛与画中雨巷融为一体。

江墨怔怔看着,手中画笔停滞半空。耳根泛红地下笔却突然流畅,很快解决了困扰许久的细节。

“你刚才的样子...很像一幅古画。”完成后他轻声说,眼底有难以读懂的深意。

交稿日前一天,婉如到达时发现江墨神情凝重——画面一角不小心沾上颜料被擦糊了。

“能修改吗?”

“油彩没干透,越改越糟。来不及明天交稿了。”

婉如灵机一动,拿起铅笔迅速勾勒:“这个位置在巷口,如果加个模糊身影,不仅能遮盖瑕疵,还能增加纵深感和故事性。”

江墨眼睛亮起来:“这样处理反而更好!”

两人立即行动,不知不觉靠得很近,发丝偶尔拂过手臂,都专注于画作没有立即避开。最后一笔完成后,相视而笑,窗外夕阳为活动室镀上暖金色。

“谢谢你,婉如。没有你,这幅画就毁了。”

“是你画得好,我只是出了个小主意。”

第二天校园艺术节,两人合作作品前围满了人。婉如远远看着江墨被学生围着讨论创作理念,没有上前打扰。

展区最显眼位置,江墨的《雨巷》被单独陈列,标签下却写着:“灵感来自苏婉如《雨巷》诗作”。

“这家伙,明明是先有的画。”婉如轻声自语,嘴角却不禁扬起。

在展区另一端,江墨独自站在获一等奖的《记忆守护者》前——画面是背对观众画画的少年,周围断壁残垣,唯独画板上绽放着老街曾经的美丽。

“这是我住的那条街。”江墨没有回头却知道是婉如,“下个月就要全部拆除了。”

“你画下了它最美的样子。”

“有时候我觉得,艺术很无力。只能留下虚幻的影子。”

“但影子证明光曾经存在过。”婉如眼神坚定,“你让更多人看到了那条街的美,这就是意义。”

秦羽风风火火跑来:“江墨!副院长推荐你参加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有机会办个展!”她接着语气一沉,“但是...需要自己承担部分材料费和场地费,最少四五千。”

喜悦气氛顿时冷却。江墨沉默片刻:“我考虑一下。”表情重归平静。

婉如轻声问:“你有那么多钱吗?”

江墨摇头,嘴角扯出自嘲的弧度:“我连买新画布的钱都要省很久。”

艺术节结束后,江墨更加拼命打工。除了周末画肖像,还接商业插画,常常熬夜工作。

一次晚自习后,婉如路过亮着灯的美术楼,透过门缝看到江墨就着泡面画设计稿。她没有进去,只是下楼买份热饺子和牛奶,拜托保安大叔帮忙送上去,只说是一个朋友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