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让苏晴心寒如冰的一幕,发生在几天后的医院消防演练中。模拟场景是病房楼发生“火灾”后部分天花板坍塌。陆哲带领队员进行“搜救”。当一块沉重的(虽然是道具)天花板模型突然从上方“坠落”时,距离最近的陆哲几乎是本能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扑向旁边的人——不是离他更近的模拟伤员,也不是其他队员,而是恰好站在那个位置的孟瑶!他用自己的身体将她严严实实地护在身下,动作流畅、自然,充满了保护欲,仿佛这个动作已经演练过千百遍。

而苏晴,就站在距离他们仅仅三米远的地方。他甚至没有朝她这边看一眼。

“哇!陆队反应真快!身手太敏捷了!”有年轻的小护士忍不住低声赞叹。

“是啊,感觉他对孟瑶特别上心呢……”旁边另一个护士小声接话,语气里带着一丝暧昧的探究。

苏晴假装没听见,面无表情地继续记录演练流程,但垂在身侧的手,指甲已经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个清晰的月牙印。那瞬间的忽视和保护他人的本能,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扎进了她的心窝。

怀疑驱使着她行动。她开始利用自己作为急诊科骨干医生的权限,谨慎地调阅医院内部系统。她输入孟瑶的名字,查询她的用药记录。

记录显示,近半年内,孟瑶每个月都有规律地开具那种特定的抗过敏药处方。然而,当苏晴的目光落在取药人一栏时,一股寒气瞬间从头顶浇下——赫然写着:陆哲!

医院规定,非本人取药,尤其是处方药,需要患者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苏晴从未见过孟瑶签署过任何给陆哲的取药授权书!她立刻在系统中搜索相关授权文件,结果为空!这意味着,陆哲是以某种“特殊”方式,绕过了正常流程,替孟瑶取走了这些药。

这绝不是普通同事或朋友能轻易做到的事情!

苏晴的心沉到了谷底。她调取了消防支队内部公示的部分出勤记录(通过一些非公开渠道),与孟瑶的排班表进行交叉对比。一个清晰的、令人绝望的模式浮现出来:陆哲所谓的“重大救援任务”、“紧急演练”或“加班备勤”,在时间点上,与孟瑶的夜班排班高度重合!尤其是每周三和周五的晚上,他几乎从不回家,理由总是任务繁忙。而孟瑶的排班表上,周三和周五,恰恰是她的固定夜班!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偶然,但如此高频率、规律性的重合,还能用“巧合”来解释吗?

苏晴想起陆哲最近的反常表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回家后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睡前聊聊彼此的见闻。电话里,他的声音总是透着匆忙和距离感,“在开会”、“在训练”、“在写报告”成了高频词汇。连她上个月的生日,他都只是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礼物更是忘得一干二净。她体谅他工作的危险和辛苦,以为他只是压力太大。

现在想来,那不过是精心编织的、敷衍的借口!他的时间和精力,早已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身上。

一天凌晨,苏晴值完一个异常疲惫的夜班,感觉脚步都有些虚浮。她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更衣室,路过护士休息室虚掩的门时,里面传来刻意压低的交谈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