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有个儿子,叫李公子,今年10岁,脾气比谁都坏。李公子喜欢读书,却总是让陈砚替他磨墨。陈砚磨墨要磨得细腻均匀,稍微慢一点,李公子就会发脾气,用砚台砸他。有次陈砚磨墨时不小心打了个哈欠,李公子直接把砚台砸在了他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滴在宣纸上,染红了刚写好的字。主家看到了,不仅没有骂李公子,反而嫌陈砚“脏了公子的书案”,让管家把他拖出去罚跪。
陈砚跪在院子里,太阳晒得他头晕眼花,膝盖跪在青石板上,疼得发麻。他知道,在这个家里,他连一条狗都不如,狗至少还能得到主家的抚摸,而他,只有无尽的打骂和劳累。
为了能少挨点打,陈砚开始学着讨好主家和李公子。主家的夫人喜欢吃巷口张记的甜糕,陈砚每天早上都会提前起床,跑到巷口排队,用自己省下来的半块馒头换一小块甜糕,然后小心翼翼地捧回来,献给主家夫人。李公子喜欢玩蝈蝈,陈砚就趁着晚上休息的时候,跑到郊外的草丛里捉蝈蝈,草丛里的蚊虫很多,他的腿被叮咬得满是红肿的包,可他只要想到能让李公子开心,就觉得不疼了。
本以为这样就能换来一点安稳,可灾难还是降临了。有天早上,李公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块玉佩不见了,那块玉佩是主家给他的生日礼物,价值不菲。李公子一口咬定是陈砚偷的,说昨天只有陈砚进过他的房间。
陈砚连忙解释,说自己没有偷玉佩,可李公子根本不听,还让管家把他绑在院子里的柱子上,用鞭子抽打他。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的疼,像是要把他的皮肤撕裂一样。陈砚疼得浑身发抖,却还是不停地喊着“我没有偷”。
主家来了,看到被打得皮开肉绽的陈砚,只是淡淡地说:“把他扔进柴房,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什么时候承认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陈砚被扔进了柴房,柴房里又冷又暗,他的伤口疼得钻心,身上没有一点力气。他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想起了前世当策划时的日子,虽然累,虽然有胃病,可至少他有尊严,至少他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人随意打骂,像草芥一样被践踏。
他摸了摸怀里的黑石吊坠,吊坠又开始发烫,那个模糊的声音再次响起:“第二劫,卑贱劫,身不由己,命如草芥。”
高烧渐渐袭来,陈砚的意识开始模糊,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最后彻底失去了知觉。
这一世,他活了15岁。
第三世:明代书生——科举梦里的20年
陈砚是被一阵墨香唤醒的。
他躺在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身上盖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被子,房间不大,靠墙的地方放着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阳光透过木窗,洒在书页上,泛起淡淡的金光。
记忆涌入:他现在是明朝中期一个穷秀才的儿子,名叫陈砚,今年12岁。他的父亲陈秀才年轻时也曾参加过科举,可屡次落榜,最后只能在村里开了个私塾,教几个孩子读书糊口。他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妇人,每天靠纺线补贴家用,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很安稳。
“砚儿,快起来读书了,今天要背《论语》的《学而》篇。”父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丝温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