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丹吉离开后,弥拉和艾拉看着那点营养膏,久久无言。

孤薪难暖,但毕竟,已有了一点温度。她们不再是最初的那两个孤独的逃亡者了。前路依然漫长黑暗,但她们知道,必须继续刻下去,继续呐喊下去,直到叩开更多紧闭的心扉。

血字,就是她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武器。

2 中卷:星火初燃,野风传秘语

丹吉的出现像一道微弱的电流,注入了死水般的抵抗之中。他成为连接废墟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条纤细却宝贵的神经。

通过丹吉极其谨慎的观察和传递,弥拉和艾拉得以窥见系统高压下的细微裂缝。他们了解到,并非所有人都彻底麻木。老卡尔的“意外”消失,早已在亲密工友间埋下疑虑的种子。弥拉那些用血与锈书写的标语,像尖锐的冰锥,虽未能立刻融化恐惧的坚冰,却已在上面凿出了细密的裂痕。

她们的行动不再盲目。丹吉会暗示哪些区域的监控最近出现故障,哪些看守班次更容易松懈,甚至哪些工人可能因为贡献值持续低下、面临“回收”风险而更容易被触动。

她们改变了策略。不再仅仅书写控诉,开始尝试传递更具体的信息。

“低贡献者联合,拒绝被收割。” “项圈有弱点,颈后三指,金属接缝。” “东区废弃物管道,监控盲区,可暂避。” “记住卡尔,记住每一个消失的人。”

这些信息更具风险,也更具煽动性。它们不仅指出问题,更开始暗示方法与出路。

同时,她们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作品”。利用捡来的废弃线缆、电池和显示元件,弥拉凭借在车间学到的技艺,组装了几个简陋的、延时触发的小装置。它们能在特定时间,将预先写好的字条弹出,或者发出短暂的、扭曲的、录制好的呐喊声:“反抗!”“自由!”“记住!”

虽然这些装置大多很快被发现并摧毁,但它们造成的短暂混乱和心理冲击,远胜于静态的标语。

代价也随之而来。丹吉在一次试图向一个新目标传递信息时,险些被监控捕捉。虽然侥幸逃脱,但他项圈的异常数据波动引来了辅导员的“关切询问”,他不得不耗尽所有精神才勉强掩饰过去,之后病倒了三天。

系统显然也察觉到了这股不安分的“病毒”。巡逻更加频繁,“安定素”的甜腻气味几乎浓得化不开。一次针对废墟的小规模搜捕行动差点发现她们的藏身之处,她们被迫放弃了一个经营许久的据点,像受惊的兔子般在迷宫般的废墟中不断迁移,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但火种既已播下,便有燎原之势。

开始有其他人效仿。虽然笨拙,虽然危险。一夜之间,某个车间的墙壁上出现了用机油画出的扭曲小鸟——老卡尔曾经的符号。另一个居住区的通风管道里,发现了刻着“不自由毋宁死”的细小字迹。

甚至有一次,在一个交叉路口的信息屏——本该滚动播放“贡献即幸福”标语的地方——突然短暂地黑屏,然后闪过一行血红色的字:“他们在收藏我们的头颅!”虽然仅仅一秒就被修复,却引起了小范围的骚动和持续数日的低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