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太好了!”堂弟们激动得无以复加,手舞足蹈的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说,
那股子兴奋劲儿,像是要把屋顶掀了似的。
就在这时,李大伯略带疑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你们这帮臭小子,咋咋呼呼的,屋顶都要被掀了,到底在闹腾啥呢?”
众人闻声回头,只见门口齐刷刷站着老李家的四房男人们
——李大伯,二伯,三伯,还有李云峰爹,连带着成年的男人们,一个不落的堵在那儿。
旁边还站着周木匠和他的两个徒弟,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这伙人,眼里带着几分打趣。
李云峰一行人顿时有些尴尬,一个个挠着头,下意识的略过了刚才的话题。
四喜最先反应过来,兴冲冲的跑过去搂住他爹:“爹,你们怎么都来了?”
他爹拍开他的手:“我这不是跟你小叔去把周木匠请来了,帮修露台吗,
我们一行人正准备去河滩看地形,你们倒在这儿先闹上了。”
话音刚落,刚刚还喧闹的一群人,顿时安静下来,
四喜第一个蹦了起来:“爹,我也跟着去看看,我力气大,能帮忙搬东西!”
其他堂弟也跟着嚷嚷,刚才憋回去的兴奋又冒了头:“我也去!”
“带上我!”
李大伯摆摆手:“都走吧,别耽搁时间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河滩走去,一路上,堂弟们还忍不住偷偷挤眉弄眼,
时不时凑在一块儿咬耳朵,憋不住的笑声,像漏了气的风箱,呼哧呼哧地飘出来。
到了河滩,周木匠蹲下身,用手量着水边的宽度,又摸了摸岸边的泥土,两个徒弟也跟着用脚步丈量,
时不时的在地上画起记号,横一道竖一道,很快圈出个大概轮廓。
周木匠抬头问:“你们这露台,就按这块整理好的地方修?”
大家的目光都看落到李云峰身上。他蹲下来,用竹片在地上画了个长条形:“对的,
要能同时站开六七个后生,蹲那儿干活,台面得比水面高两指,这样打水,洗东西都方便,还不容易淹着。”
周木匠蹲在河滩边,手指碾着地上的湿泥,画出个框,计算着:“那要做三丈见方,底下立柱子,加横梁才够稳当。”
李大伯蹲下身比量着:“那得要多少木材才撑得住?我看这河滩的土软,桩子得打深点吧?”
周木匠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做露台的底子,要用竹子才顶用,保准十年不腐烂。一般的木头经不住长年浸泡,用不了两年就坏了。”
李大伯眼睛一亮:“竹子我们村有一片,不知道合不合用?周木匠可否能进去挑选一番?”
周木匠急忙摆手:“可别,你们村那竹林十几年没人敢进了吧?那地方邪乎,你还能不知道?”
想了想又说:“五年生的竹料我们村也有,要不就等明天,我让徒弟从我们村给你拉过来,你看可行?”
李父听了心中着急:“那不是耽误事吗?又没多大地方!还等明天?”
周木匠脸一板:“你这话就外行了,这桩子要是打不稳,露台用两天就塌了,这不是砸我周老三招牌吗?”
“周师傅放心!”李云峰突然开口:“您尽管琢磨露台怎么修,台面木板怎么铺平整,
砍竹子,抬竹子的事,包在我们兄弟身上,您说要多少,我们这就去弄。”
周木匠听了点点头:“得要碗口粗的毛竹,三十根,必须是五年生的。只要竹子到位,今天太阳落山前,保准能给你们把露台修好!”
“行,我们这就去备料!周师傅您先动手做台面准备。”
李大伯挥挥手:“你们年轻人,都跟着云峰走,手脚麻利点!”
“知道了,爹!”大伯家的东哥,扯开嗓子喊道:“各位兄弟,跟上!”
周木匠看着他们的背影,跟李大伯感慨道:“你们老李家的小子真团结,招呼一声,没一个磨蹭的!”
李大伯脸上带着笑意,微微点头,客气道:“嗨,都是自家人,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谈不上团结不团结,您过奖啦!”
旁边的兄弟三人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一群半大小子,就这点好——实诚!”
周木匠笑着摇摇头,转头对徒弟说:“行了,别瞅了,你们两个上去搬木板和工具下来吧!咱也开工。”
“是,师傅!”两个徒弟应着,转身往李云峰家院外的驴车走去。
另一边,李云峰带着堂弟们走进竹林。这两天进出竹林,哪有长势好的毛竹他心里门清。
对选五年生的毛竹,堂弟们现在是信手拈来。
他们带领家里哥哥们,指哪,他们砍哪“咔擦!”手起刀落,碗口粗的毛竹应声倒下。
堂哥们接力扛着竹子往河滩奔去,粗布麻衣很快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却没人喊累,反而跑得更欢了。
待第一批毛竹运到河滩,周木匠看了很是满意,测量好一丈五的长度,锯断,一端削尖。“就这尺寸!”
徒弟们立刻在旁边升起火堆,把竹子架在火上慢慢烘烤,烘烤到表面渐渐碳化,原本墨绿的竹身渐渐变得漆黑如墨,宛如穿上一层坚硬的铠甲。
周老三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更是拿出看家本领。
他端着桐油,用蘸着细沙的抹布,反复擦拭台面木板。
随着他的动作,深褐色的桐油慢慢渗进木纹里,原本朴实的木板泛起温润的光泽,像披上了层红绸。
“堂兄弟几人按标记抬着竹子到预留位置,抡起石锤夯入河滩至半丈深,碰着硬层才算稳当下来。”
周木匠在一旁指挥,待竹桩立稳,横梁要卡在柱子中间,用麻绳捆三道,每一道都得勒紧了,再涂上桐油防水。最后众人在架好的横梁上,铺满木板,拼接严实。
这般下来露台便成了。
周木匠踩着木板来回走了两趟,又用力跺了跺脚,露台纹丝不动,很是满意,
拍了拍露台上的柱子,眼中满是自豪:“成了,这露台,保准十年都不会坏掉!”
大伯站在露台上,只见脚下的沙洲像铺开的绿毯,河水潺潺流过,李大伯忍不住说:“在这建一方临水露台,干活,歇脚,听着水流水声,确实舒坦!”
李云峰笑接话:“大伯改日摆上桌椅,在这儿听流水或垂钓,才叫妙呢!”
李大伯眯着眼,在露台转了两圈,轻轻拍了拍李云峰后背:“你小子,脑子就是活,我这遭老头子,哪有你们年轻人这闲情逸致?”
他弯腰用手指轻点水面,荡开的涟漪撞碎了倒映的晚霞。
“不过你们瞧瞧这露台,伸手就能戏水,四角的柱子,放油灯,插火把,都能稳稳托住,真实用。”
大伯枯瘦的手掌摩挲着粗壮的竹柱子,越看越心情舒畅:
“好好好!年轻人敢想敢做,云峰你以后要好好过日子,咱老李家何愁不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