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糖糖路过超市,又买了袋澄粉和青虾仁。她想,明天带点玉米过去,让妈妈包玉米虾仁饺,下周带给张姐和她女儿尝尝——有些心意,要一点点传下去,才更暖。
第三章 爷爷的老面:擀出来的传承
周三下午,糖糖正在写方案,手机突然响了,是爷爷打来的。她赶紧接起,电话那头,爷爷的声音有点哑,还带着点犹豫:“糖糖,你……你今天有空吗?爷爷想包老面饺,可手擀不动皮了……”
糖糖的心一下就揪紧了。她想起昨天晚上,爷爷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个发黄的老面盆,跟她说:“这老面是太奶奶传下来的,我小时候,太奶奶就用它包老面饺,醒面要等太阳晒,晒得老面发起来,有股子麦香。”那时候她还没在意,现在才明白,爷爷不是擀不动皮,是想跟她一起做点什么。
“有空!爷爷,我马上就过去!”糖糖挂了电话,跟领导打了声招呼,拎着包就往爷爷家跑。路过菜市场,她特意买了块前腿肉,又买了把新鲜的香菇——爷爷说过,老面饺配香菇猪肉馅,是太奶奶传下来的吃法。
爷爷家住在老小区,楼道里还贴着几十年前的海报。糖糖刚走到三楼,就闻到了股淡淡的麦香——爷爷已经把老面拿出来醒了。推开门,客厅的餐桌上摆着个青花老面盆,里面的老面发得鼓鼓的,上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小孔,旁边还放着揉好的猪肉馅,香菇丁已经切好了,码在小碟子里。
爷爷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个擀面杖,看到糖糖进来,眼睛一下就亮了:“糖糖来啦!快过来,老面刚醒好,你太奶奶说,老面要醒到能闻到太阳的味道,才够香。”
糖糖放下手里的肉和香菇,走到餐桌前,拿起一块老面——老面软软的,摸起来像棉花,还带着股淡淡的发酵香,和老周饺子铺的老面味很像,但更醇。“爷爷,这老面放了多久啊?”
“放了二十年了!”爷爷笑着说,“你太奶奶走之前,把老面分成了两份,一份给了我,一份给了你姑婆。每年冬天,我都要醒一次,怕它‘睡死’了。”爷爷拿起一块老面,递给糖糖,“来,跟爷爷学揉面,揉面要顺着一个方向,揉到面团光滑,像婴儿的皮肤一样。”
糖糖接过老面,学着爷爷的样子揉了起来。老面很软,一开始总揉成团,爷爷坐在旁边,耐心地教她:“手腕用力,别用胳膊,顺着一个方向转……对,就是这样,慢慢来。”爷爷的手有点抖,但还是伸过来,轻轻握住她的手,帮她调整力度。糖糖能感觉到爷爷掌心的温度,还有他手上的老茧——那是常年包饺子、干家务磨出来的。
揉了十多分钟,面团终于变得光滑了。爷爷拿起面团,闻了闻,满意地点点头:“嗯!有你太奶奶当年的味道了。接下来擀皮,擀皮要中间厚、边缘薄,这样包的时候,馅不容易漏。”
糖糖拿起擀面杖,学着爷爷的样子擀起皮来。一开始,擀出来的皮要么是椭圆形,要么边缘太薄,一拿就破。爷爷没笑她,只是拿起一块面团,示范给她看:“擀面杖要转着擀,左手转面团,右手推擀面杖,慢慢来,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