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们儿一阵善意的哄笑。
“老林,你这手艺可退步了啊!”
“不行喽,比不得年轻人喽!”
我爸老脸一红,梗着脖子:“手生!手生而已!看我下一杆!”
于是,我的台球厅里,画风陡然一变。
一边是染着彩虹头、穿着oversizeT恤的年轻男女跟着音乐节奏碰杯甩杆,另一边是一群中年大叔围着两张台子,打得慢悠悠,争论着刚才那杆算不算犯规,声音洪亮,时不时爆发出爽朗(且吵闹)的大笑。中间还穿插着:
“老板!这儿再来一壶菊花茶!有吗?” “小肆啊,这杆子有点轻,有没有沉点的?” “老张你快看,这扫码就能买水,真方便嘿!”
我穿梭在两拨画风迥异的客人之间,感觉精神有点分裂。但看着我爸虽然嘴上嫌弃同伴技术差,却明显乐在其中的侧脸,又觉得这画面……莫名和谐。
甚至还有个小姑娘偷偷拍了我爸他们那桌,发了条抖音:“笑死,在‘不务正业’遇到神仙大叔团,打球超菜但快乐满分!#代际碰撞 #台球厅的快乐”
居然又蹭了一波流量。
打那以后,我爸就成了我店里的“编外员工”。
他不再只是远远看着,而是真的上了心。时不时就来“视察”,还总带着他的老哥们儿来“消费支持”。后来甚至无师自通地帮我管起了“后勤”。
比如,他发现洗手间的卷纸消耗太快,居然自己去批发市场扛回来两大箱,告诉我:“这种就得批发的划算,单买贵一半!”
看见我雇的学弟偶尔偷懒,玩手机忘了给客人续水,他不会当面说,而是背着手溜达过来,压低声音跟我告状:“那小子,你得说说他,眼里没活儿。”
最绝的是,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本厚厚的、页角都卷了的《台球规则详解(国际版)》,没事就戴着老花镜研究。后来店里真有年轻人为了一个球是否犯规争执起来,他都能背着手走过去,一板一眼地引经据典,把人说得一愣一愣,最后心服口服。
我笑话他:“老林,可以啊,成技术顾问了?”
他扶扶眼镜,板着脸:“干什么就得像什么!规矩不能乱!”嘴角却忍不住悄悄上扬了一点。
周末晚上,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我和两个学弟忙着清场。我爸还没走,拿着块抹布,有一下没一下地帮着擦台球桌的边框,动作略显笨拙,却格外仔细。
霓虹灯牌已经熄了,只剩下室内温和的照明光。空气里残留着淡淡的烟味(虽然规定了室内不准抽,但总有家伙偷摸在门口抽)、饮料的甜香,还有那种热闹过后特有的宁静。
收款机叮咚一声,打印出今天的流水单。
我爸状似无意地踱过来,瞥了一眼那长长的纸条。
我没看他,一边拖着地一边随口说:“这月水电费交了,俩兼职的工资也结了,刚又补了一批饮料。刨去所有成本,啧……”
我停顿了一下,感觉到旁边的呼吸都屏住了。
“好像比您那十万,又多赚了这个数。”我伸出两根手指,在他眼前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