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天之骄子。成绩顶尖,家境优渥,从小就有各种顶级的教育资源加持。这类学生,是我们学校的门面,是我们班级的骄傲!我们所有的资源,都会向他们倾斜!”
我注意到,坐在前几排的几个家长,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得意的、心照不宣的表情。他们显然坚信,自己的孩子,就属于这凤毛麟角的第一类。
“赵凯的妈妈,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您觉得您家赵凯,属于哪一类?”王芬突然点名。
一位浑身珠光宝气,脖子上戴着鸽子蛋大小珍珠项链的女士,仪态万方地站起身,脸上挂着矜持而又自信的微笑。
“我们家赵凯,那肯定属于第一类。他爸爸是县建设局的副局长,我在银行当副行长,家里的条件嘛,还算过得去。赵凯从小到大,上的都是最好的私立学校,请的都是省城的一对一名师,成绩一直很稳定,没掉出过年级前三。”
“说得太好了!”王芬赞许地连连点头,像是在给自己的理论寻找最有力的佐证,“大家看看,这就是现实!赵凯同学,你站起来,让叔叔阿姨们都看看!”
一个穿着最新款耐克运动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生,懒洋洋地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被宠坏的、掩饰不住的傲慢。
周围的学生,立刻向他投去了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大家看清楚了!这就是优等生的样子!”王芬像一个最成功的推销员,指着赵凯,激情澎湃地喊道,“家庭有背景,个人有实力,这样的学生,清华北大,那还不是探囊取物!”
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大部分都来自前排那些“上等人”家长。
“第二类:陪跑者。”王芬继续在黑板上写着,“成绩中不溜秋,家庭条件一般,但好在孩子还算努力,家长也肯配合。这类学生,我们会给予适度的关注,尽力把他们送进一个还算不错的二本院校。”
“至于第三类……”王芬的语气,瞬间降到了冰点,变得冷漠而又不屑,“成绩差,家庭条件又不行,自己还不晓得拼命的。这类学生,说句不好听的,各位家长,你们就该现实一点了!”
礼堂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又压抑。
我看到一些坐在后排的、和我一样衣着朴素的家长,脸色变得铁青,而另一些家长,则露出了幸灾乐祸、事不关己的表情。
“张老师,您……您这样给娃儿分类,是不是太……”后排一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家长,忍不住站起来,试图反驳。
“我这是为了你们好!”王芬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儿跟我讲什么狗屁情怀?现实!懂吗?现实就是,与其让孩子抱着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去浪费宝贵的时间和家里的血汗钱,不如趁早让他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位置!”
她顿了顿,眼神如刀子般,再次扫过我们这些家长:“大学不是慈善堂,更不是扶贫办!不是哪个想上,就能上的!它需要的是硬实力,是真金白银的资源,是整个家庭的鼎力支撑!”
“说得对!”前排那个戴着大金项链的女士,扯着嗓子大声附和,“现在有些人哦,就是不晓得自己几斤几两,明明是个穷光蛋,还非要跟我们这些有钱人比,不是搞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