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厅梁上悬着的水晶灯忽被无形之力扯得晃动,阴影落在地面竟像一只张开的虎爪。

“赵老爷,您是否在府中动过风水?”

我蹲下身,指尖划过地砖缝隙里渗出的黑霉。

赵德海眼神闪烁,半晌才低声道:“上月听人说青莽山有龙穴,我就请了个风水先生,在府后园埋了块‘聚财玉’,还改了大门朝向……”

“胡闹!”

我猛地起身,“您这是强行引龙气入宅,却没化解白虎煞的反噬。

青莽山白虎砂本就过旺,您又在坤位埋玉,恰好撞上‘白虎衔财’的凶局,如今煞气化形,先克子孙再损家财!”

想起帛书末尾的朱字,我即刻回屋取来镇煞符,又带着赵德海往青莽山去。

在龙穴左侧第三处山坳,果然见着棵枯槐,树干中间抱着块半人高的青石。

撬开青石的刹那,一股黑气顺着石缝溢出,被符纸化作的金光瞬间裹住。

“这符需与您府中坤位的聚财玉一同埋回龙穴。”

我将符纸递给他,“但您要记住,师父当年弃用此穴,不是因为它不聚财,是怕心术不正者得了富贵更害人。若您还像从前那样苛待下人,就算解了眼前的煞,将来也会有新的灾祸上门。”

赵德海连连点头,亲自领着长工将玉与符埋下。

当晚赵府的怪声就没了,他儿子也渐渐醒转。

三日后,赵德海送来厚礼,我却只收下他承诺给长工涨工钱的字据。

师父留下的帛书里,藏的哪里是寻龙点穴的术法,分明是教我如何守住心里的 “风水”。

入夜后,我再看那金色帛书,朱字旁竟又显露出几行淡墨小字,像是被水汽化开的痕迹。

“此穴非止富贵,更藏‘地脉图’,若遇大旱,可依图寻得山泉水脉……”

月光落在字上,与樟木箱里师父留下的半块玉佩遥遥相照。

我忽然明白,师父留给我的,从来不是一处龙穴,而是守护镇子的责任。

第三章 地脉寻泉

入夏后,镇子连月没下过一滴雨。

镇东的大河河床裂成蛛网,井底掏到丈深仍不见水。

李阿婆抱着枯萎的菜苗坐在门槛上哭时,我终于取出樟木箱里的金色帛书。

那行 “遇大旱寻泉水脉” 的淡墨小字,此刻成了全镇的希望。

展开帛书仔细辨认,地脉图上用朱砂标着三条细线,分别对应 “壬”“癸”“子” 三个水属方位。

交汇处画着个小小的井形符号,旁边注着 “土软如膏,石隙藏泉”。

我背着洛阳铲和铜水壶往镇西的乱葬岗去。

按地脉图所示,那处竟是 “水龙潜渊” 的格局,只是常年无人敢靠近,才被当成了荒地。

日头最烈时,铜水壶的底突然沁出细水珠。

我心中一喜,师父曾说 “铜器引泉,遇水则润”,当即取出罗盘定方位。

指针在壬位(正北偏西)停下,洛阳铲探下去三尺,土层果然从干燥的黄土变成湿润的黑泥。

再往下挖,铲尖突然碰到硬物,扒开泥土一看,是块刻着 “许” 字的青石板。

“这是师父的标记!”

我指尖抚过石板上熟悉的刻痕,想起小时候师父带我来乱葬岗,总在这处驻足片刻。

撬开石板的瞬间,一股凉意顺着石缝往上冒,往缝里灌了勺米酒,竟听见底下传来 “咕咚” 的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