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事情日渐增多,华佗越发感到困惑:明明有更加自然温和的治疗方法,为何现代人偏偏钟情于那些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的药物和手术?明明身体本无大恙,为何要强行进补,反而弄巧成拙?
更让他忧心的是,医院里似乎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医生们的收入似乎与开药量、手术量挂钩;药代经常出入科室,带着精美的礼品和宣传资料;同事们谈论的不是如何治好病,而是如何"创造效益"。
一天下班后,华佗忍不住问小刘:"为何现今医者,似乎更重利益而轻医德?"
小刘苦笑:"李医生,您今天怎么又说起这个?医院要运营,医生也要生活啊。现在医保控费,药价下调,不想办法'创收',怎么发奖金?怎么买设备?怎么留住人才?"
华佗默然。他想起自己那个时代,医者悬壶济世,贫富一视同仁。病家感念医恩,或赠匾额,或送粮米,但从无医者主动索要财物。而今,医学技术进步如斯,为何医德反而沦落至此?
夜深人静时,华佗独自走在医院的长廊上,看着一间间灯火通明的诊室和病房,心中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为现代医学的精妙技术而惊叹;另一方面,他又为医疗行业的逐利之风而忧心。
"医道之本,在于仁心。"华佗望着窗外的明月,轻声叹息,"若失此心,技艺再精,设备再良,亦不过是无魂之躯壳耳。"
5 假药初现
清晨的阳光透过诊室的百叶窗,在华佗的桌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早早来到医院,习惯性地先到药房巡视一番。多年的行医经验让他深知,药材质量直接关乎疗效,甚至人命关天。
药房里,新到的一批药材刚刚开箱。华佗目光如炬,扫过一排排药柜,忽然在一袋黄芪前停住了脚步。他抓起一把药材,在掌心细细察看,眉头渐渐紧锁。
这些黄芪色泽异常鲜艳,表面光滑得不自然,与他记忆中那种黄白色、表面粗糙、有明显纵纹的正品截然不同。他拈起几片放入口中咀嚼,立刻感到一股刺鼻的化学味道,连忙吐入垃圾桶。
"此药何来?"华佗沉声问道,声音中压抑着怒火。
药房主任闻声赶来,脸上堆着职业性的笑容:"李医生早啊!这是新到的黄芪,价格比市场价低三成呢。"
华佗将手中的黄芪递到主任面前:"汝细看之!此非真黄芪,乃染色之伪品!且手感沉甸,必是加了增重之物!"
主任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李医生,您太较真了。现在市场都这样,价格压得这么低,供应商总得想点办法赚钱嘛。"
"赚钱?"华佗的声音陡然提高,"此乃人命关天之事,岂容儿戏!若用此假药入方,轻则无效,重则伤身,汝可知晓?"
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老李啊,您说得都对。但医院也要运营,现在医保控费这么严,药材采购预算有限,不用这些便宜货,难道要用那些贵上天的一等品?再说,药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华佗难以置信地摇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医者用药,如将用兵,兵不利,何以战?药不真,何以治?"
他坚持要求查看这批黄芪的进货记录和质检报告。主任磨蹭了半天,才不情愿地拿出一叠文件。华佗仔细翻阅,发现质检报告上的数据明显与实物不符,显然是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