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少钱呀?”女孩抬头问,脸颊有点红,像是不好意思。

“不用钱,送你。”林深脱口而出。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这五年,他从没给人送过书,哪怕是天天来的老顾头,买杂志也得按定价付。

女孩眼睛瞪得更大了:“真的?那怎么好意思……我下次给您带点我做的饼干吧,蔓越莓味的,挺好吃的。”

林深笑着点头,看着女孩抱着书,蹦蹦跳跳地走出书店。阳光落在她的马尾辫上,像撒了一把碎金,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林深才收回目光,却见老顾头站在收银台旁,眉头皱得紧紧的,手里的杂志都捏变了形。

“顾伯,您怎么了?”林深问。

老顾头猛地回过神,把杂志揣进帆布包,声音有点抖:“没……没事。那姑娘,你认识?”

“不认识,第一次来。”林深摇头。

老顾头“哦”了一声,没再说话,转身匆匆走出书店,脚步比平时快了很多,像是在躲避什么。林深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收银台上的铜铃,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刚才女孩站在柜台前时,铜铃响的那一声,像是在回应包上的梅花绣纹,带着某种说不清的联系。

他拿起那本《小王子》原本放着的空书架位置,指尖摸到一个凸起的地方。弯腰一看,书架板的背面贴着一张纸条,是姐姐的字迹,娟秀又有力:“阿深,若有穿米白裙子、包上绣梅花的女孩来拿《小王子》,把书给她,别问原因。”

纸条的日期,是姐姐失踪的前一天。

林深的心猛地一沉。姐姐早就知道这个女孩会来?她失踪前的“送书”,是不是和这个女孩有关?

第二章 帆布包里的旧照片与三十年的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女孩每天都会来书店。她总是下午两点准时到,坐在靠窗的位置,捧着那本《小王子》翻来覆去地看,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梧桐树,或者盯着收银台上的铜铃发呆。

林深渐渐知道了她的名字——苏晓,是附近师范大学的美术生,来老城区写生,租住在巷尾的老房子里。她话不多,但笑起来很好看,像姐姐照片里的样子。

“林老板,你这书店的阳光真好。”这天下午,苏晓看完书,没像往常一样走,而是走到柜台前,指着墙上的照片,“这是你姐姐吧?真好看,和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有点像。”

林深的心颤了一下。他指着照片里的姐姐:“她是这家书店的老板,我只是帮忙看店。”

“那她现在……”苏晓的声音低了下去,像是察觉到了什么。

“五年前,她出门送书,就没回来。”林深的指尖摩挲着铜铃,铃身的梅花纹被磨得发亮,“警方查了三个月,只拍到她最后出现在巷口的报刊亭,手里攥着一本《边城》,之后就没了消息。”

苏晓的眼睛红了:“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没事。”林深笑了笑,转身去给她倒了杯温水,“都过去了。”

可他知道,根本没过去。这五年,他每天晚上都会梦见姐姐,梦见她站在书架后,手里拿着《边城》,笑着对他说“阿深,我回来了”,可每次伸手去抓,眼前的人都会变成烟雾,散在旧书的味道里。

苏晓捧着水杯,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林老板,你有没有觉得,旧东西是有记忆的?比如我手里的这本书,”她举起《小王子》,“我总觉得,我妈妈以前的那本,就是这一本。有时候我捧着它,能听见我妈妈给我讲故事的声音,她说‘小王子的玫瑰需要呵护,就像人需要珍惜眼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