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林未把最后一只掉了漆的铁皮青蛙摆上货架时,指尖蹭过蛙背的划痕——那是小时候邻居家男孩用石头划的,当时她还为此哭了整整一个下午。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啪嗒”一声贴在玻璃上,叶脉清晰得像记忆里的纹路。她伸手推开窗,初秋的风带着凉意涌进来,混着隔壁早餐店飘来的豆浆香,落在柜台上那只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搪瓷杯上。

杯沿缺了个小口,是高三那年摔的。那天她抱着刚发的月考卷,被楼梯口的同学撞了一下,搪瓷杯脱手而出,摔在台阶上,豁口处的瓷片崩到了陈屿的白衬衫上。她记得自己当时脸都白了,一个劲地说“对不起”,陈屿却蹲下来帮她捡杯子,笑着说“没事,刚好我这衬衫该洗了”。

“拾光”旧物店开在老城区的巷子里,门头是刷了三遍的原木色,挂着一串生锈的铜铃,风一吹就“叮当”响。店里的货架是林未从废品站淘来的旧书柜,每层都摆着不同的旧物:泛黄的书信、卡壳的磁带、掉瓷的搪瓷碗、缺了角的棋盘……大多是附近居民送来的,也藏着她自己的心事。

“小林,早啊!”张姨拎着菜篮子从门口经过,探进头来笑,手里还提着一塑料袋刚买的葡萄,“刚摘的巨峰,甜得很,给你送点。”

林未回头,接过葡萄时指尖触到塑料袋的凉意,心里暖烘烘的。张姨是这条巷子里的老住户,当年林未租这个门面时,她帮着跑前跑后,连装修师傅都是她介绍的。“张姨,您总给我送东西,我都不好意思了。”

“跟我客气啥!”张姨摆摆手,目光扫过货架最上层的牛皮纸素描本,“那是啥新收的?看着挺精致。”

林未的喉结轻轻动了动,伸手把葡萄放进柜台下的保鲜盒:“昨天一个老太太送来的,说是她孙子高中时的画本。”

那本素描本是昨天傍晚收的。送本子来的老太太拄着拐杖,头发白得像雪,颤巍巍地把本子递过来:“姑娘,这东西放家里占地方,你看看能不能收?我孙子当年宝贝得很,走到哪带到哪,后来搬家落我这了。”

林未当时随手翻了两页,只觉得笔触青涩却认真,便按规矩给了钱。老太太走后,她才坐在窗边仔细翻看,翻到第三页就僵住了——画纸上是教学楼后的回廊,青灰色地砖上落着三片梧桐叶,一个扎低马尾的女生正蹲在地上捡叶子,校服的袖口磨得发白,侧脸的轮廓熟悉得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高三时的她。

画册右下角的签名,是“陈屿”。

这个名字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了一下她的心,带出一串埋了十二年的回忆。她甚至能想起陈屿握笔的姿势——食指会微微弯曲,抵在笔杆上,画到专注时,眉头会轻轻皱起。

“怎么了?”张姨见她出神,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是不是这本子勾起你啥往事了?”

“没什么。”林未回过神,把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这个动作,还是高中时跟着陈屿学的,他总说“头发挡着眼睛,看题不方便”,“就是觉得画得挺用心。”

张姨笑了笑,没再多问,拎着菜篮子走了。铜铃“叮当”响过,店里又恢复了安静。林未走到货架前,伸手拿下那本素描本,指尖抚过封面的梧桐叶图案,指腹蹭到纸页边缘的毛边——这是翻得多了才会有的痕迹,可见当年陈屿多宝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