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摩天轮成为命运的轮盘。七月的天津像一只巨大的蒸笼,湿热的空气黏在皮肤上,让人喘不过气来。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我们从天津站走出来,站前广场的热浪扑面而来。北京南站到这里的半小时车程短得如同在北京城内通勤,这种地理上的亲近与心理上的期待形成奇妙的反差。“听说坐过天津之眼的情侣都会分手。”在前往摩天轮的路上,我半开玩笑地说出这个传说。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那种我熟悉的、略带无奈的笑容,没有接话。车窗外的阳光刺眼,照得他的侧脸轮廓分明。这个瞬间被我偷偷收藏进记忆的匣子,那些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对话,往往成为日后回忆时最鲜明的路标。
百年世纪酒店前,他单膝跪地的剪影被日光拉得很长。这个动作如此老套又如此真诚,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插图。王子和公主吗?天津的古老建筑群在我们周围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刻,那些历经沧桑的砖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看啊,又一对年轻人要在命运的长河里投下自己的石子。
为了能在摩天轮上同时看到日落和夜景,我们在烈日下等了将近两小时。奇怪的是,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难熬。我们分享同一杯饮料,轮流描述天空中变幻莫测的云朵形状,你看那朵像不像奔跑的兔子,这片像极了沉思的老者,那朵那朵好像你这头猪。等待在这里变成了一种仪式,就像朝圣者必须经历长途跋涉才能抵达圣地。
当终于轮到我们登上那个红色轿厢时,夕阳正好悬在海河尽头,将河水染成流动的金箔,幸福开始在心中蔓延开来。摩天轮缓缓上升的过程像极了爱情本身的轨迹,起初是期待与忐忑交织,继而逐渐被一种超越个体的宏大感所笼罩。轿厢升至最高点时,天津的夜景如魔法般骤然点亮。各国风格的建筑在灯光中苏醒,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的穹顶、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全都融化在璀璨的光河里。恐高带来的眩晕感与幸福感奇妙地交融,让我不自觉地紧靠在他怀里。在这个悬于空中的密闭空间里,我们像是被世界暂时遗忘的两个人,又像是站在宇宙中心的主角。
第二天,八仙煲的滋味至今仍能在记忆中清晰复现,浓稠的汤汁里沉浮着各色海鲜,蒸汽模糊了彼此的面容。这家藏在巷子深处的小馆子成了我们私密的美食地图上最闪亮的标记。后来我才明白,爱情最动人的部分往往不在计划内的景点,而在这些意外发现的美味转角。
一个月后的大连之行,则像是上天为我们在一起的日子特别安排的加冕礼。取名为只要达里尼的海风在吹,我就在想你。八月的达里尼,海风裹挟着渤海湾特有的咸涩,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散了所有的犹豫。我们沿着海岸线不知疲倦地走了一整天,从清晨到日落,脚下的沙滩记录着我们的脚印,潮水一次次抹平,我们又一遍遍重新踩出新的痕迹。我们睫毛相接的间距里,整个辽东半岛的霞光正在完成从绛紫到橙红的渐变。
傍晚的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海面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层碎金。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我。那一刻,风似乎也静止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他的眼睛,明亮、坚定,带着让我心安的温柔。我们谁都没说话,只是对视着,笑着,可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远处渔船的汽笛声突然让所有抽象的未来变得具象,这个曾经被俄国人称作“达里尼”的城邦,正在用它1900公里的海岸线丈量我们相爱的密度。镜头的取景框里,那张我坐在沙滩上,蓝色美人鱼的裙摆被风摆好,像一条搁浅的美人鱼,在微信头像框里洇游了整整八个春夏秋冬,直到多年后某天更换时,心里泛起酸涩。
海风很吵,却又很安静。它吹散了我的话,却让心跳声更加清晰。我想,就是他了。不管他经历过什么,不管未来会怎样,只要他站在我面前,我就愿意和他一起面对这个世界,解决所有问题,抗住所有怀疑的目光。
大连的海鲜很鲜甜,我们坐在路边的小摊,吃着刚捞上来的海胆和生蚝,蘸着辣根,呛得眼泪直流,却还是忍不住笑。我们爬上了滨海路旁的一座山。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市,海天相接,轮船缓缓驶向远方。他指着远处说:“你看,像不像我们的未来?”我点点头,海风再次吹过来,带着咸涩,也带着希望。
那一刻,我无比确定。只要达里尼的海风还在吹,我就会一直记得这个夏天,记得他看向我时,眼里盛满的星光。
2018年走向尾声时,我们的爱情像一棵扎稳了根的树,不再需要刻意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些在天津之眼上交换的誓言、在大连海边许下的承诺,都沉淀为日常生活中的默契。有时候我会想,所谓孽缘的传说或许是个甜蜜的陷阱,当情侣们因为害怕分离而避开摩天轮时,反而错过了共同面对恐惧、在眩晕中握紧彼此的机会。而我们,恰好做了那个逆向而行的赌徒。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盛夏的所有细节依然鲜活,似乎就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那些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记忆碎片,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闪烁,提醒着我曾经那样热烈地活过、爱过……
时间缓缓而过,2018年马上结束,我们的爱情已经开始步入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