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七” 这俩字,跟烧红的烙铁似的,深深印在她心里。她把红布片和发卡揣进怀里,铜钱放回铁盒,再把铁盒塞回树洞。原来这老槐树,也藏着秘密。

有了这个发现,铃铛暂时忘了对祠堂的怕,心里就想着 “十七”。她决定,再去试试跳绳。

第二章 第十一圈

“啪!啪!啪!”

跳绳抽地的声儿,脆生生的,还带着股劲儿,穿透了傍晚那沉得像块铅的雾,在寒露镇那矮趴趴的房子中间绕来绕去。不用问,准是铃铛又在跳了。

老槐树下,她那瘦小的身子绷得跟拉满的弹弓似的,跳得特认真,甚至有点较真儿。小脸紧绷着,嘴唇飞快地动,小声数着数,跟念咒似的:“八… 九… 十…”

额头上冒出细汗,把额前那几缕软毛都打湿了,贴在脸上,衬得脸更白了。她跳得不算快,甚至有点故意慢,每跳一下,绳子每砸一次地,都带着股沉甸甸的劲儿 —— 那 “啪” 的一声,不像是抽在地上,倒像是直接砸在旁边看的人心里头,让人莫名发慌。

树下稀稀拉拉围了几个人:几个刚放学的半大孩子,还有俩没事干、靠在墙根晒太阳(其实压根没太阳,就是瞎晃)的老头。空气静得吓人,所有人都憋着气,眼神怪得很,盯着铃铛那蹦来蹦去的小身影。眼里头先是怕,跟蒙了层冰似的,可怕劲儿上头,又裹着层看热闹的麻木 —— 在这雾蒙蒙的破镇子里,大伙早都练出这本事了,不管啥事儿,先怕,再看。小孩们眼里倒还好点,混着好奇、害怕,还有点藏不住的兴奋。

“十一…”

铃铛的声音不算大,还有点哑,可跟根小冰锥似的,一下子戳破了那闷得慌的空气,钻进每个人耳朵里。

“又在跳了…” 抱着小孙子的李老太叹口气,那眼神浑得很,满是愁绪,跟要哭似的,“这丫头是魔怔了吧?天天跳,刮风下雨都不歇,非得跳够十七圈,说能挡住祠堂里那玩意儿…” 说着,她赶紧把怀里的孙子搂得更紧,跟怕那看不见的东西突然扑过来似的。

“挡?挡个屁!” 旁边蹲着抽旱烟的老赵头,猛地磕了磕烟锅子,“铛铛” 响,火星子在雾里蹦了两下就灭了。他一脸不服气,脸上的皱纹挤在一块儿,透着股倔劲儿:“我瞅着就是想爹妈想疯了,出幻觉了!那祠堂多少年没人去了?门轴锈得估计阎王爷都推不开,能有啥东西?都是自己吓自己!” 他吐了口烟,想装得淡定,可那烟刚飘出来就被雾吞了,看着特可笑。

“老赵头!你可别瞎咧咧!” 王婶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突然尖着嗓子喊,声音里全是慌劲儿,“你没看见?前天晚上!祠堂门口那石碑上,又多了道红印子!跟刚用刀子划的似的,血糊糊的!还有村长家那小孙子,烧得都糊涂了,指着铃铛就喊‘红衣服的在她背上’!这还不邪乎?啊?” 她说着,声音都带哭腔了,眼睛还往祠堂方向瞟,跟怕那红影子突然窜出来似的。

这话一出口,跟块石头砸进了死水潭!旁边那几个人,连刚才嘴硬的老赵头,都齐刷刷打了个哆嗦,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窜天灵盖。他们不约而同地往后挪了挪脚,离祠堂又远了点,眼神在铃铛和祠堂那模糊的黑影之间来回扫,满是慌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