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明白。"我躬身道,"定当谨记父亲教诲。"
父亲长叹一声:"我司马家世代为汉臣,如今汉室倾颓,曹氏专权。你此去既是机遇,也是险途。记住,无论何时,保全家族为重。"
我郑重叩首:"孩儿定不辱没家门。"
次日清晨,我辞别家人,踏上前往许都的路程。马车颠簸中,我望着窗外渐行渐故的家乡景色,心中百感交集。此去不知是福是祸,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勇往直前了。
许都城的繁华超乎我的想象。丞相府邸气势恢宏,门前车水马龙,谋士武将往来如织。我被引至偏厅等候,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听得传唤:"丞相召见司马懿。"
整理衣冠,我深吸一口气,迈入正厅。曹操正伏案批阅文书,头也不抬地问:"闻仲达好读兵书,可知《孙子兵法》首重何事?"
我躬身答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首重'计'字。"
曹操这才抬头,目光如电:"哦?何以见得?"
我沉着应对:"计者,计算也。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故用兵之道,以计为先。"
曹操大笑,命我为文学掾。我心中稍安,但知道他仍在试探我。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谨言慎行,处处留意,在丞相府中如履薄冰。
最让我警惕的是那次随军征讨张鲁。曹操故意问我战略,我献计道:"汉中地势险要,宜出奇兵绕道子午谷,断其粮道。"
曹操却道:"兵者正道,当从斜谷直取南郑。"
后来兵困斜谷,损失惨重。回师后曹操召我,冷笑道:"仲达之见,竟在吾上。"我急忙跪拜:"懿妄言军国大事,罪该万死。"心中却明镜似的:曹公这是故意试探我的反应。
经过这些试探,我更加确定曹操对我心存疑虑。在这龙潭虎穴之中,我必须更加小心,方能保全性命,图谋将来。
第二章 初入曹营:智谋初显与如履薄冰
踏入丞相府的那一刻,我便知自己已入龙潭虎穴。府中谋士如云,武将以百数计,个个皆非等闲之辈。荀彧温文尔雅却目光如炬,程昱老谋深算,郭嘉英气逼人,贾诩深藏不露。我一个新来的文学家,在这群人中犹如雏鸟入林,不得不时时谨慎,处处留心。
我被安排在丞相府东厢的一间小室,每日的工作是整理文书,校勘典籍。这差事看似清闲,实则是曹公对我的又一次试探。我深知其中利害,便日日早起晚睡,将每一卷竹简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每一份文书都誊抄得工工整整。
"仲达近日可还适应?"一日,荀彧忽然来访,温言问道。
我连忙起身行礼:"承蒙文若先生关怀,懿感激不尽。"
荀彧微笑打量着我案上的文书:"听说仲达将往年战报都重新整理归档了?"
"正是。"我恭敬答道,"懿以为,往日战事得失,皆可为今日之鉴。故不揣冒昧,略作整理。"
荀彧点头赞许,却又忽然问道:"仲达观官渡之战,若袁绍听许攸之计,直取许都,结局当如何?"
我心中警铃大作,知这是荀彧代曹公相试,便谨慎答道:"许攸之计虽妙,然当时曹公已在官渡设下重兵,即便袁绍分兵来袭,也难轻易得手。况且..."我稍作停顿,"用兵之道,贵在专一。袁绍若分兵,正堕曹公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