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却不再多言,寒暄几句便告辞而去。我望着他的背影,心知这番对答很快就会传到曹操耳中。
果然,三日后,曹操突然召我随军出征汉中。临行前夜,我独坐灯下,将《孙子兵法》又温习一遍。深知这次随军,既是机遇,更是考验。
行军途中,曹操时常召我至帐中议事。一日,他指着地图问道:"仲达观张鲁据守汉中,当以何策破之?"
我仔细察看地图后答道:"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鲁虽非雄才,却得地利之便。懿以为,可出奇兵绕道子午谷,断其粮道,则汉中可不战而下。"
曹操闻言大笑:"子午谷险峻异常,如何行军?"
"正因为险峻,张鲁必不设防。"我沉着应对,"昔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是此理。"
曹操点头称善,次日却下令大军直取斜谷。我心中疑惑,却不敢多问。后来才知,这是曹操故意试探于我。
果然,大军在斜谷受阻,损失惨重。班师回朝后,曹操突然召我至书房。烛光摇曳中,他的面色晦暗不明。
"仲达啊仲达,"曹操缓缓开口,"当日你建议出子午谷,倒是高明。若依你计,或许不致有此败。"
我急忙跪拜:"懿妄言军国大事,罪该万死。丞相用兵如神,此番受挫,必是另有深意。"
曹操冷笑一声:"深意?你倒是说说,有何深意?"
我冷汗涔涔,急中生智道:"张鲁虽据汉中,实不足虑。丞相此番用兵,意在试探蜀中反应。若刘备出兵救援,则知其志不在小;若按兵不动,则可见其胸无大志。"
曹操闻言,面色稍霁:"起来吧。你倒是有些见识。"他踱步至窗前,忽然问道:"仲达可知我为何要用你?"
"懿愚钝,请丞相明示。"
"因为你懂得藏拙。"曹操转身,目光如电,"在这乱世之中,聪明人很多,但懂得藏拙的聪明人却很少。你...很好。"
我心中一震,知这是警告更是提醒。从此在丞相府中,我更加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最惊险的一次,是随曹操狩猎。林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直扑曹操而来。我下意识地策马挡在前方,张弓搭箭,一箭射中虎目。猛虎负痛狂奔而去,曹操安然无恙。
回营后,曹操设宴犒赏,酒过三巡,忽然问道:"仲达这一手箭法,倒是了得。往日为何不曾显露?"
我心中一惊,知他又在试探,便恭敬答道:"懿自幼体弱,习箭只为强身,实在不足挂齿。今日情急之下,侥幸得手,全赖丞相洪福。"
曹操大笑,却不再追问。但我知道,他心中的疑虑又深了一层。
经过这些试探,我渐渐明白在曹操麾下生存之道:既要显露才能,又不能太过锋芒毕露;既要表现忠诚,又不能显得刻意逢迎。这其中的分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日,我与程昱对弈,趁机请教:"仲德先生侍奉丞相多年,不知有何心得?"
程昱落下一子,缓缓道:"丞相雄才大略,但生性多疑。在他麾下,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切记:功高不能震主,才大不可招嫉。"
我恍然大悟,连连称谢。这些老臣的经验之谈,正是我在丞相府安身立命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获得了曹操的信任,被提拔为黄门侍郎,参与机要。但我深知,这只是开始。在这乱世之中,想要保全家族,实现抱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