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涕泣受命:"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幼主。"
走出寝宫,望着满天星斗,我心中百感交集。曹丕这位皇帝,既用我,又防我,既信我,又疑我。如今他终于走了,留给我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
但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开始。司马家的命运,已经与曹魏江山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前途如何艰难,我都必须走下去。
第四章 明帝时代:辅政重臣与军事统帅
曹叡即位时年方二十二,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那双酷似其祖父曹操的锐利眼睛,总能洞察人心。我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比他的父亲更难应付。
第一次单独召见时,曹叡屏退左右,直视着我:"太尉历事三朝,可谓国之元老。朕年少即位,还望太尉多多辅佐。"
我恭敬应答:"陛下天纵英明,臣等自当竭诚辅佐。"
"哦?"曹叡微微一笑,"那太尉以为,当今之急,首在何事?"
我沉吟片刻,道:"如今天下三分,陛下初登大宝,首在安定人心。宜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清明政治;巩固边防,以防吴蜀。"
曹叡点头:"太尉所言极是。不过..."他话锋一转,"朕闻太尉与曹爽大将军似有芥蒂?"
我心中一惊,知这是试探,从容答道:"臣与大将军同受先帝托孤之重,自当和衷共济,岂敢有私心?"
曹叡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不再多言。我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已经开始玩起制衡之术了。
太和元年(227年)春,边关急报:新城太守孟达欲叛投蜀汉。我看完军报,立即入宫面圣。
"陛下,"我呈上军报,"孟达反复无常,若使其得逞,恐危及京师。"
曹叡蹙眉:"太尉以为当如何?"
"兵贵神速。"我断然道,"请陛下许臣即刻出兵,趁其不备,直捣新城。"
曹叡沉吟:"是否太过仓促?当先召集群臣商议。"
"陛下明鉴,"我急切道,"若待朝议,必失先机。昔韩信之所以能出奇制胜,正在于临机决断。"
曹叡注视我良久,终于道:"好!朕就准太尉所请。但望太旗开得胜。"
我连夜点兵,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八日内奔袭一千二百里,直抵新城城下。孟达果然措手不及,惊慌失措地在城头喊道:"仲达何故至此?"
我厉声回道:"奉天子诏,讨伐逆贼!公若识时务,当开城投降,或可保全性命。"
孟达犹疑不决时,我已命士兵开始攻城。我军士气如虹,不过旬日便破城而入。孟达被擒时跪地求饶,我冷然道:"反复小人,留之必为后患。"遂命斩之。
回朝后,曹叡亲自出迎,执我手赞道:"非太尉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