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无意间的窥见
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一天的疲惫似乎都沉淀在了腕骨里。
我叫林薇,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舞蹈工作室“灵韵”,既是老板,也是这里最拼命的老师。
最后一个学生被家长接走,教室重归寂静,只剩下木质地板和我作伴。
我瘫倒在休息室的沙发上,习惯性地刷着手机,试图让大脑从各种手位、脚位、节奏中解脱出来。
本地的家长论坛,我偶尔会上去看看,了解些风向,有时也能看到关于自己工作室的评价。
突然,一个标题闯入眼帘:“求支招!怎么能让我女儿的舞蹈老师对我女儿更加照顾点?”
又是这种帖子。
我叹了口气,点了进去。意料之中,评论区颇为热闹。
“直接加钱呗,课时费给double,保证老师笑得跟花儿一样。”——典型的金钱开道论。
“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度,表现出重视,老师自然会上心。”——这是比较正派的建议。
“逢年过节卡着点送礼物,不要太贵重,但要精致特别,让她记住你。”——有点心思,但还算在常规范围内。
我滑动屏幕,心情还算平静,直到一条长长的评论出现,它的点赞数不高,却被顶到了前面,因为下面的骂声一片。
ID是一串乱码,像是个小号。
评论写得极其详细,甚至可以说……阴损:
“楼主太嫩了。加钱送礼都是最低级的。听我的:第一步,先捧杀。在老师面前极力认同她的教学理念,夸她独特、有方法,表示‘就是因为您与众不同才选择这里’,建立好感,让她降低戒心。第二步,制造特殊关联。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进行‘不经意’的肢体接触,比如递东西‘不小心’碰到手,站近一点‘专心’听她讲话,语气要真诚自然。微信上可以开始适度关心她的个人生活,比如‘老师这么晚下班辛苦了’、‘吃饭了吗’,发点模糊的表情包试探。第三步,塞‘心意’。不要直接送钱,目标太大。准备超市购物卡、品牌护肤品券,塞在给孩子的小礼物里,或者趁人不注意塞她包里,让她不好当场拒绝。第四步,也是关键,要让她觉得你‘有能量’。不经意透露自己认识某某领导、某某媒体人,暗示能影响到她的口碑或事业,让她有所忌惮,方便以后拿捏。记住,温水煮青蛙,慢慢来,别心急。”
一股凉意顺着我的脊椎爬上来。这哪里是求照顾?
这分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充满恶意的操控术!下面的评论骂声四起:
“恶心!”
“心理变态吧!”
“这是骚扰!是威胁!”
“举报了!”
怒火一下子烧灼了我的疲惫。
作为老师,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对师德的算计和践踏!
手指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我在那条恶臭的评论下点了个赞——纯粹是出于极度的震惊和愤怒,仿佛要点醒自己这不是幻觉。
然后我快速打字回复:“这是什么阴间招数?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尊重老师的专业,堂堂正正沟通做不到吗?用这种手段,你不觉得龌龊吗?!”
发完,我把手机扔到一边,胸口堵得厉害。
这个世界怎么了?怎么会有家长心思歪斜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