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于是,沈砚主动提出要教媚娘读书识字、学习经史子集,还特意将现代的 “思维导图”“归纳法” 融入教学中,帮助她更好地理解知识。每日清晨,两人便在应国公府的书房中学习:沈砚教她读《论语》《左传》,讲解其中的治国理政之道;教她读《孙子兵法》,分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的谋略;还教她读《考工记》《天工开物》(沈砚凭记忆默写),让她了解工匠技艺与民生疾苦。

媚娘悟性极高,不仅能快速背诵经文,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次,读到《论语》中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媚娘皱眉道:“孔夫子此言,未免太过偏颇。女子亦有贤德之人,如孟母三迁,教子成才;小人亦有改过自新之机,岂能一概而论?”

沈砚闻言大喜,赞道:“姑娘此言,颇有见地!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当有自己的思考,不盲从古人,这才是治学之道。” 他趁机给媚娘讲解 “批判性思维”,告诉她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分析,既要看到历史的局限性,也要汲取其中的智慧。

除了经史,沈砚还教媚娘学习算术与格物之理。他用 “算筹” 教她加减乘除,再引入现代阿拉伯数字和代数知识,让她计算织坊的成本、利润,管理账目;他用 “小孔成像” 实验,向她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用 “杠杆撬石头”,让她理解力学的妙用。媚娘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充满好奇,常常追问不休,甚至自己动手做实验,比如用碗和水制作 “简易望远镜”,观察星空。

在沈砚的教导下,媚娘不仅学识日益渊博,气度也越发从容。一次,长安举办 “赏花宴”,邀请了许多王公贵族家的子女,媚娘也随母亲前往。宴会上,有位李唐宗室子弟见媚娘出身 “暴发户” 家庭,故意刁难:“武小娘子,听闻你家织坊生意兴隆,可你可知‘桑麻之利’在《周礼》中如何记载?”

此言一出,周围人纷纷侧目,想看媚娘出丑。媚娘却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周礼・天官・大宰》有云:‘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其中‘嫔妇,化治丝枲’便是桑麻之利的记载,可见丝织业自古便是民生之本。我家织坊虽小,却也愿为民生尽一份力,不知这位郎君以为如何?”

一番话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既回答了问题,又暗讽对方只知死读书,不懂民生。那宗室子弟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周围人纷纷对媚娘刮目相看,连长孙无忌的侄女长孙氏也上前与媚娘攀谈,赞她 “学识渊博,气度不凡”。

宴会结束后,媚娘对沈砚笑道:“今日若不是沈郎君教我《周礼》,我恐怕就要在众人面前丢脸了。”

沈砚却摇头道:“这都是姑娘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引路人,真正让姑娘脱颖而出的,是姑娘的聪慧与勤奋。” 他话锋一转,“不过,今日之事也提醒我们,李唐宗室对武家仍有轻视,日后我们需更加谨慎,同时也要继续提升实力,让他们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