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是……外星飞船?”李默的声音带着颤抖。

陈砚没有回答,她的目光被飞船表面的纹路吸引——那些纹路竟与地球上发现的远古岩画高度相似。她想起大学时研究过的苏美尔文明遗址,出土的泥板上刻着类似的几何图案,当时被认为是古人对星空的想象,可现在看来,或许是某种跨越星系的“留言”。

突然,探测器的警报声响起,屏幕上的信号强度瞬间飙升,飞船表面的纹路开始发光,一道淡蓝色的光束从飞船中心射出,精准地击中了探测器的舷窗。陈砚下意识地闭上眼,却没有感受到任何冲击,再睁开时,主控室里多了一个全息投影——一个类人生物的轮廓,没有五官,只有无数光点组成的身体,正以人类的语言缓慢开口:

“碳基文明编号739,你们好。我们是‘星尘编织者’,来自M87星系的古老文明。我们在宇宙中播撒‘文明种子’,观察其演化,而你们,是第19个触发‘遗契’的文明。”

“遗契是什么?”陈砚握紧了腰间的应急枪,尽管知道在绝对的技术差距面前,这武器毫无意义。

“遗契是我们与所有种子文明的约定:当你们的科技能捕捉到同步轨道的信号时,意味着你们已具备‘选择’的资格——选择继续在行星系内繁衍,最终走向资源枯竭;或是接受我们的技术,成为‘星尘的一部分’,在宇宙中永恒存在。”光点组成的轮廓停顿了一下,“现在,告诉我们你的选择。”

陈砚的心跳几乎停止。她想起地球的现状:人口突破150亿,化石能源耗尽,南北极冰川融化,联合航天局每年投入万亿资金寻找移民星球,却屡屡碰壁。眼前的“星尘编织者”,似乎是人类文明唯一的救赎。可她也清楚,任何技术馈赠都有代价,成为“星尘的一部分”,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需要时间思考。”陈砚说,“也需要知道,接受技术的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个体意识的消解’。”投影的光点闪烁了一下,“你们的身体会转化为能量形态,融入星尘网络,共享所有文明的知识,但也会失去‘自我’。这不是毁灭,而是更高维度的存在方式。”

陈砚沉默了。她想起留在空间站的林野,那个总说“要在火星上种满向日葵”的年轻人;想起地球上的女儿,今年刚满10岁,视频时总问她“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教我看星星”。如果选择接受,她们都会失去“自我”,成为星尘网络里的一个节点;可如果拒绝,人类或许只有几百年的时间,最终在资源枯竭中消亡。

“我需要和我的团队商量。”陈砚最终说。

“可以。我们给你们72小时。”投影渐渐消散,飞船的轮廓也重新隐入星尘漩涡,“但要记住,宇宙不会永远等待一个文明。”

探测器返回空间站时,林野和张芮早已在对接舱等候。听完陈砚的讲述,林野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个体意识的消解……那和死亡有什么区别?我们努力发展科技,不是为了让人类变成没有自我的能量体。”

“可如果不接受,人类会灭绝。”张芮反驳道,“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哲学家,应该从文明延续的角度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