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延续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没有个体的情感、记忆和梦想,只剩下冰冷的知识和能量,那还能叫‘人类文明’吗?”林野激动地站起来,“队长,你还记得我们出发前,联合航天局的训话吗?‘探索宇宙,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活着,而不是为了改变活着的本质’。”
陈砚看着争执的两人,走到舷窗前,望着那颗橙红色的红矮星。她想起女儿画的画:蓝色的地球,绿色的森林,还有一个穿着太空服的妈妈,牵着她的手在星空下散步。那幅画被她贴在探测器的驾驶座旁,此刻在脑海里格外清晰。
“我决定了。”陈砚转过身,眼神坚定,“拒绝‘星尘编织者’的技术。”
“队长!”张芮惊呼。
“人类文明的延续,不该以失去自我为代价。”陈砚说,“我们或许会面临资源枯竭,或许会在宇宙中挣扎很久,但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地球的样子,记得向日葵的颜色,记得妈妈对女儿的承诺,人类文明就没有真正消亡。而且我相信,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不需要依靠外星文明的‘馈赠’。”
72小时后,陈砚再次驾驶探测器来到星尘漩涡前。当“星尘编织者”的投影出现时,她平静地说:“我们选择拒绝。人类文明会用自己的方式,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投影的光点沉默了很久,最终说:“这是第12个拒绝的文明。你们的选择,很有趣。”
“有趣?”陈砚皱眉。
“我们观察过无数文明,大多数都选择了接受,最终融入星尘网络,成为‘永恒’的一部分。只有少数文明选择拒绝,他们有的在几百年后消亡,有的却走出了意想不到的道路。”投影的光点闪烁着,“我们可以给你们一个‘礼物’——一份星图,标记着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还有一种‘可控核聚变’的优化技术,能让你们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100倍。这不是‘遗契’的一部分,只是对你们选择的尊重。”
“为什么?”陈砚不解。
“因为宇宙需要多样性。如果所有文明都变成一样的能量体,那宇宙也会失去意义。”投影渐渐消散,“再见了,碳基文明编号739。希望下次见面时,你们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拒绝‘永恒’的文明,能走出怎样的未来。”
飞船的轮廓彻底消失,星尘漩涡也渐渐平复,只有屏幕上的星图和技术数据,证明刚才的一切不是幻觉。林野看着星图上标记的蓝色行星,激动地说:“你看!这里有一颗行星,环境和地球几乎一样,距离太阳系只有20光年!我们可以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建造星际飞船,带着人类移民过去!”
陈砚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人类文明的道路还很长,或许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未知,但至少此刻,他们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不是成为星尘的一部分,而是带着地球的记忆,带着个体的情感,在宇宙中继续“活着”,继续探索,继续梦想。
第二章 星际移民与“记忆病毒”
十年后,“方舟一号”星际飞船缓缓驶出太阳系。这艘长达5000米的巨轮,搭载着10万名人类,其中包括林野、张芮和陈砚的女儿——已经18岁的陈星。飞船的能源核心,正是基于“星尘编织者”提供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能以10%的光速飞行,预计20年后抵达那颗被命名为“新地球”的行星。